G7外长广岛献花 日本为何塑造“核受害者”形象?

13.04.2016  01:34

    中新网4月12日电 本月11日,七国集团(G7)外长会议在日本广岛闭幕,日美等七国外长联合发表了《广岛宣言》,提及倡议各国领导人造访核爆地等内容,并向当地核爆慰灵碑献花。作为G7轮值主席国,日本欲借此传达曾遭核爆的经历,塑造自己所谓“核受害国”的形象,来推进核裁军和核不扩散的氛围。

    【日本自称“受害者”】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反法西斯同盟的强大攻势,当时发动战争的日本政府仍负隅顽抗。同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一枚原子弹,造成约14万人丧生;三天后,在长崎投下的第二枚原子弹致约6至8万人死亡,但也因此迫使日本投降,战争宣告结束。

    然而,近来,安倍政府一直试图在多个国际场合、通过各种途径,打造日本的“二战核爆受害者”形象。在邀请世界各国领导人访问曾经的核爆地广岛和长崎一事上,日本政府一贯表现得十分积极。

    此次G7外长会不久前的全球核安全峰会上,日本外相岸田文雄称该国要发表“广岛宣言”,体现日本对共建无核化世界的“坚定决心”,彰显存在感。在2015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审议大会上,日本就曾坚持发起这一提议,但最终仍被会方删除。

    尽管安倍政府试图淡化其战争发动者和侵略者身份,但其国内却一直超量保有武器级核材料,在核武器问题上态度暧昧。

    早在1957年,时任日本首相岸信介(现任首相安倍的外祖父)就表示,为了自卫,日本“不排除拥有核武器”;岸信介的弟弟佐藤荣作当选首相后,虽迫于压力在1967年宣布了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私下里却称这些原则都是“胡闹”。

    【危险核材料引争议】

    日本运送核材料

    身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日本核材料库存却大得惊人,仅高浓度铀就超过1200公斤,远超民用所需范畴,存在严重的核安全及核扩散风险。且以其核技术,如想军事化也并非难事。

    几十年来,日本被指一直刻意保持着“离制造核弹头只有一个螺丝刀的距离”。

    根据与美国达成的协议,日本近期向美国移送331公斤核材料钚。但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州长妮基•黑莉已致信美国联邦政府,要求把钚运回日本或改运他处。

    这批核材料的数量,与日本仓库里的47.8吨分离钚相比,可谓相差甚远。怀揣着数量庞大的核武材料不放,日本的游说,难以消除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疑虑。

    本次G7外长会议发表了《广岛宣言》。宣言称,投放原子弹导致广岛和长崎经历了“极为严重的毁坏和非人的苦难”,希望各国领导人造访核爆地;倡导实现“无核武世界”的美总统奥巴马首次访问核爆地受到期待。

    【背后企图难实现】

    日本民众抗议政府核政策

    但此前分析指出,美国政府对日方提出要发表宣言的内容持警惕态度,担忧美国被塑造成“加害者”形象,并对奥巴马今年5月出访广岛一事,趋于谨慎。

    作为战后首位到访广岛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并未如日方所愿、就美对广岛投原子弹一事道歉。韩国外交部方面也曾强调,一个国家若拥有或生产超过本国所需核材料,将给本国和他国的安全带来威胁。

    安倍政府则对《广岛宣言》十分重视,更计划将G7外长会议的成果,作为G7峰会首脑宣言的“核心内容”。其背后,包含多重意图。

    对于日本再次自揭核爆的“伤疤”,有观点称,这是安倍政府依时势转移视线、掩人耳目之举。

    一方面,安倍政府继续渲染“受害者”情绪,以期淡化国际上对日本核材料的聚焦;另一方面,日本民众反核意愿十分迫切,要求政府在核问题上持谨慎态度,故安倍政府此举也是为了安抚民意,缓解国内执政压力。

    特别是随着新安保法的正式实施,以及自民党修宪计划的展开,日本军事化进程正在不断提速,一些右翼分子口中的“核武器制造”等拥核言论,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及高度警惕。安倍政府的做法,恐难粉饰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