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最高的对抗!300多人在华师上演教授级乒乓球赛!

25.12.2018  11:01

12月22日至23日,首届全国高校“教授杯”乒乓球赛在我校举办。据了解,比赛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乒乓球分会执行、华南师范大学承办。比赛吸引了81所高校300多名老师参加,所有参赛运动员均为已通过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正教授,以及各省教育厅(教委)正高级研究员。

22日上午,赛事举行了简单的开幕式,校党委副书记刁振强致欢迎辞。华师共有10名教授参赛,分别是邓毅、钱扬义、许晶华、周爱光、程建平、谢福林、李佐惠、伍小龙、冯巨章、郭台辉。其中,谢福林和李佐惠获得61岁以上男子组双打亚军,而冯巨章则获得45岁以下男子组单打第三名。


切磋技艺、以球会友

22日早上,比赛还未正式开始,许多参赛选手已经早早到达比赛场地进行热身和训练。教授们穿着运动服,活力四射,都在轻快地进行击球训练。现场热火朝天,击球声不绝于耳。

据了解,本次“教授杯”比赛旨在构建一个切磋技艺、以球会友的平台。同时,让老师们用实际行动鼓励学生参与运动,有利于推动高校阳光体育的发展,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邱克楠表示,“体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选手们的欢呼声,教育部学生体育协会联合秘书处副秘书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爱龙宣布,首届全国高校“教授杯”乒乓球比赛正式拉开帷幕。


上得讲堂,入得赛场

本次比赛的选手们年龄跨度大,最年轻的教授仅30余岁,最年长的教授已年逾古稀。同时,参赛选手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高校,参赛代表队覆盖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覆盖地域宽。

教授们齐聚一堂,他们上得讲坛,也入得赛场,虽然所属高校不同,学术领域不同,却同样在感受体育的魅力,享受比赛的乐趣。

比赛持续了两天,场馆内气氛热烈,清脆的击球声、比赛时畅快的嘶吼、观众的欢呼和掌声交织在一起。


北京大学 胡薇薇

致辞结束后,场内的气氛愈加热烈与紧张,不少教授在场内进行着热身运动,也有即将要比赛的教授直接与别人进行了一场赛前的较量,场内时不时传来乒乓球落在球桌上“咚咚咚”清脆的声响。

来自北京大学的教授胡薇薇也在做着赛前准备,她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并且将乒乓球作为最主要的一项平日锻炼身体的运动,对于这次比赛,她也抱着兴趣参加。

谈及对比赛的期望,胡薇薇表示:“放开自己,赛出水平,享受比赛才是最重要的。”胡薇薇很高兴能够借这次比赛的机会与不同高校的教授相互交流。不过,她希望下次比赛能在北京举行,“在不同的地区举行,相互交流的效果会更好。”胡薇薇道。


北京大学 刘伟

在北京大学的参赛队伍中,有一位不是参赛选手却始终活跃于各比赛场地的特殊嘉宾。那就是现任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教授,曾获七次世界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刘伟。

在本次比赛中,她受邀担任北京大学代表队的场外指导,给选手们提供建议。刘伟表示,乒乓球比赛在不同的水平阶段都是一样的,感受到的都是体育精神。

而对于“教授杯”,她认为这是响应了习总书记“全民健身”的号召,让教授们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教授们更需要健康的体魄来为本职工作服务。”她笑着说,“对于他们而言,能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比赛,然后认认真真地工作,就是最好的。


中山大学 管东生

中山大学的参赛选手管东生以3:0的比分拿下了一场比赛。他的额头上还滴着汗珠,脸上却是明快的笑容。他说,“我很享受周围热烈的氛围。”自己比赛赢了固然心情很好,但是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次比赛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管东生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打乒乓球,一直坚持到现在,而且经常和华师的几位老师一起打球,建立了深厚的“乒乓”友谊。他认为,华南师大举办这场赛事,工作量很大,贡献了很多,并且希望以后这个比赛能越办越好。


香港大学 叶嘉安

来自香港大学的叶嘉安已经陆陆续续打了五十多年的乒乓球,可谓是资深的“乒乓迷”了。回忆过往,他说,乒乓球在他的人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他曾作为领队带领队员们参加比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许多锻炼,例如组织能力等。这些都是乒乓球赋予他的。并且,打乒乓球能让人们的身体得到锻炼,同时心情也能放松,对工作和学术研究都是非常有益的。

22日下午,他接连与不同选手打了三场比赛,其中一场就是与华师体育科学学院周爱光院长的比赛。赛后,叶嘉安表示这次比赛的水平很高,能与不同高校、不同领域的老师切磋也令他很高兴,“这样的比赛很好,大家能因为共同的嗜好聚在一起。


华南师范大学 周爱光

持拍、俯身、顿脚,“”的一声,球裹挟着气流从球桌的侧角向对面飞去,华南师范大学体科院院长周爱光发出了他的第一球。场上,周爱光连续赢得了两场比赛,他的技术很好。

高超的技术源于不断的练习。从小学时与乒乓球结缘到现在年过花甲参加“教授杯”,周爱光一直保留着对乒乓球的兴趣,坚持打乒乓球,于他,“这是一项终身喜欢的运动”。而作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乒乓球分会副主席和华南师大体科院院长,周爱光早在几年前就有了这次比赛的设想,今年终于如愿在华师举办首届“教授杯”比赛。

比赛在华师举办有着深层的原因。一方面,华南师大是这次比赛的发起单位之一,而另一方面,奥运会女子单打冠军陈静、乒坛名将曹幸妮等从乒坛上满誉而归也回到华师任教指导学校乒乓球发展,使得华师乒乓球教育发展迅速,如今已是国家级的体育项目。因此,在华南师大举办“教授杯”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华南师范大学 冯巨章

华南师范大学的冯巨章最终获得了45岁以下组男子单打季军。他从小学开始打乒乓球,陆陆续续打了几十年,对乒乓球有极大的兴趣。因此,当他得知有这样一个可以与众多教授切磋较艺的机会,立刻就报了名。

23日下午,在激烈的八强竞争中,他沉着应战,打入四强。赛后,他坦言,比赛时还是有点紧张,感觉自己的水平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稍微有些遗憾。但能参加这次比赛也很高兴,“这是第一届比赛,能够参加是非常开心的。”并且表示,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一定会再次参与。


颁奖:欢笑与荣耀

23日下午,经历了两天的激战,比赛终于全部结束,各年龄组的排名也“新鲜出炉”。

本次赛事分两阶段进行,包括小组循环赛和淘汰赛,设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与女子双打四个项目,在45岁以下组、46-60岁组、61岁以上组,三个不同年龄组内展开。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江南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选手获得45岁以下组男子组双打前五名。

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暨南大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选手获得46-60岁组女子组双打前五名。

武汉体育学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高校选手获得46-60岁组男子组双打前五名。

  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宜宾学院、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选手获得61岁以上组男子组双打排名前五名。

河北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选手获得45岁以下组女子组单打比赛前五名。

苏州大学、东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选手获得获45岁以下组男子组单打项目前五名。

暨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选手获得46-60岁组女子组单打项目前五名。 

  武汉体育学院、河北经贸大学、川北医学院等高校选手获得46-60岁组男子组单打项目前五名。

宜宾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选手获得61岁以上组女子组单打项目前五名。

广东医科大学、福建江夏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高校选手获61岁以上组男子组单打项目前五名。


小伤而已,不影响

好!”随着亲友团的掌声和喝彩声,本次男子单打45—60岁组别的冠军诞生了。他就是来自武汉体育学院的滕守刚。

是比赛前一段时间打球时受的伤。小事,不影响。”赛场下,滕守刚用冰袋捂住受伤的、还绑着纱布的手臂,随意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这次比赛还是很有信心,毕竟是术业有专攻嘛!

滕守刚的职业是乒乓球教练,同时也是国际级乒乓球裁判。他认为,这次的比赛打出了自己的水平,收获颇多。这是国家第一次举办“教授杯”,很好体现了高校老师的全面发展,“很开心有这样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和不同专业的老师进行交流。

当被问及明年是否还会参加“教授杯”比赛时,“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肯定会。” 滕守刚毫不犹豫地说。


对门儿来的冠军

老师,您是从哪里来参加比赛呀?”“对门儿!”来自暨南大学体育学院的李淑芬是本次“教授杯”女子单打45—60岁组别的冠军,接受我们的采访时,一头利落短发的她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眉眼间都是获奖的喜悦。

李淑芬说,自己是一个贪玩的人,从小就开始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也有涉猎。“这次的比赛,学校很重视,工会还专门组织训练了一个月,”她笑着说,“校长、工会主席都来参加了。”同时,李淑芬还表达了对华师的亲切问候和赞赏,“整个的组织很不错,志愿者、场馆都很好,谢谢华师!华师是暨大的好邻居啊!

优秀组织

除了选手们获得奖杯和奖牌,我校作为主办方也获得了“优秀组织奖”,这是对比赛举办的肯定。

在阵阵欢笑和掌声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乒乓球分会秘书长、国家级教学名师孙麒麟宣布闭幕,首届全国高校“教授杯”比赛圆满结束,但选手们的热情和对乒乓球的爱仍在持续,乒乓球比赛所体现的体育精神与竞技魅力也将长存不败。

作者/通讯员:聂嘉韵 梁明媚 常乐怡 吴媛媛 张嘉韵 陈星宇 苏彧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