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近五年年均200多人溺水 九成不会自救

18.08.2015  13:33
原标题:溺水 年均200多人 九成不会自救

  大鹏海域节假日游客爆棚。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酷暑难耐,清凉的海边、水库及游泳池成为人们钟爱的避暑场所,但在畅快玩耍消除暑意的同时,这些场所也藏着安全隐患。17日,深圳市急救中心发布了近5年深圳“120”溺水接警统计报告:5年内“120”共接报溺水1220例,但自救率仅为10.8%。数据还显示,每年7、8月份是深圳溺水高峰期,事故发生最多的地方在大、小梅沙海滨区域。

  溺水发生高危时段:7、8月周末下午3到5点

  每到夏季,深圳溺水事故频频发生,死亡个案更令人痛心惋惜。为尽可能减少悲剧发生,每年5-9月,深圳市急救中心都会根据警情,通过媒体发布“120”溺水接警数据、溺水预防和急救知识,呼吁市民注意游泳安全。然而,溺水接警数据未见明显减少。根据市急救中心的统计,从2015年1月1日到8月17日,120接到的溺水警报就有141个。

  为了使2015年的预警更具指导性、科学性与针对性,深圳市急救中心组织专人对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5年内,“120”调度系统中的928006条溺水报警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剔除重复、空白及错误记录之后,有效数据共80多万条。采用SPSS、SAS等与自编软件组合应用进行分析,统计出近5年内深圳溺水分析报告。

  数据显示,2010-2014年间,深圳“120”共接报溺水1220例。其中,2010年接240例,2011年接281例,2012年接251例,2013年接222例,2014年接226例。2011年的溺水接报人数为5年内最高,之后略微下降。“这说明之前的预警提醒还是有一定的成效。”深圳市急救中心主任张福林说。

  从月份分布来看,每年7、8月溺水人数最多,5、6月次之。张福林分析,每年7、8月正值酷暑,天气炎热难耐,并且处于暑假期间,大部分人都喜欢选择这个时间去游泳玩水,所以溺水事故在这一时期达到最高点。从这5年接报溺水者的周分布来看,周末溺水接报最多,特别是下午3点至5点,这个时间段的人数最为集中。因此,急救中心提醒市民,每年7、8月份的周末下午3至5点这个时间段最值得关注,属于溺水发生的高危时段。

  事故最高发区域:大、小梅沙海滨

  从接报区域分布上来看,深圳溺水事件发生最为集中的是在东部海滨,如大梅沙、小梅沙、西涌、较场尾等海边,其余溺水事件发生在水库、公园内湖、游泳池和池塘等地方。其中,在大、小梅沙海滨区域发生的溺水共有166例,居各区域首位。

  张福林说,大、小梅沙作为深圳的一个标志性景点,游客一直很多,尤其是暑期,人流量更加密集。此外,大、小梅沙海域范围较大,安全措施做起来难度要大于游泳池和水库。以上原因令大、小梅沙成为溺水事故的高发地。据介绍,发生在大、小梅沙的溺水以每年6、7、8月最高,9月次之。而周分布则以周六、周日最高。

  不会游泳或者不懂正确求救自救,是导致溺水者最终溺毙的主要原因之一。张福林表示,尽管急救中心每年都会发布溺水预防和急救知识,呼吁市民注意水上安全,但每年的溺水自救率并无明显提高,许多市民对溺水的应急处理措施也只了解皮毛。

  统计显示,这5年内“120”接报的1220例溺水者,自救率仅为10.8%,意味着九成溺水者不会自救。“虽然2014年的自救率比2013年有所增长,但市民的自救、互救能力还有待继续普及和提升。”张福林说。同时他还提醒,在溺水高发时段、高发区域,有关部门应该加强预防与警示,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溺水急救小贴士

  A.溺水自救法

  溺水的时候,首先要学会自救:

  1、落水后要保镇静,举手挣扎会使人下沉。

  2、采取仰卧式,让自己的头部使劲往后靠,使鼻部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这样可以勉强浮起,等人来救。

  3、也可以采取“水母漂”的姿势以节省体力。

  4、如有抽筋,用手将抽筋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缓解。

  B.溺水互救法

  作为岸边的群众,需要帮助溺水者做的是:

  1、首先大声呼救,让更多的人帮忙。

  2、如施救者未受过专业救人的训练,或不了解现场水情,切不可轻易下水,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救生圈等救人。注意自己的平衡,避免被溺水者拉下水。

  3、下水救人时应尽可能脱去衣裤,尤其要脱鞋。从溺水者后方进行救援,让溺水者头部露出水面,尽快将其救出到安全的地方。对筋疲力尽的溺水者,抢救人员可从头部接近;对神志清晰的溺水者,抢救人员应从后背接近。用手从背后抱住溺水者的头颈,另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游向岸边。救护时应防止被溺水者紧紧抱住。

  4、溺水者被救上岸后,根据不同状况进行急救,记得在急救前一定要拨打急救电话120。(向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