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治”构建现代社区治理新模式

29.04.2015  02:0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的深刻变化,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社区在城市社会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体制机制,努力提升现代化、精细化水平。 
  深圳作为一座改革开放城市、移民城市和市场经济发达的城市,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区治理,不仅对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十分重要,而且对全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具有示范意义。近年来,深圳大胆实践,探索出了“一核多元”、去行政化、“三社联动”等现代社区治理新模式。 
  2014年,深圳市被民政部评授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罗湖区、坪山新区被民政部评授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示范区”。2015年4月24日,全国社区建设经验交流暨社区治理工作推进会在天津召开,朱廷峰副秘书长代表深圳市政府从顾朝曦副部长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的扁牌,标志着深圳与全国14个城市一道,跨入了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第一梯队行列。 
  厘清多元主体  优化治理结构 
  行政管理层级多,事权划分不合理;社区工作事项繁杂,考核评比压力大;社区治理结构不完善,未形成合力等,是近年来全国社区治理面临的普遍问题。 
  如何解决?今年初,《深圳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出台并实施。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杜鹏把这个顶层解决方案归纳为16个字: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创新机制、解决待遇。 
  杜鹏表示,理顺关系,即解决区、街道、社区职能的错位定位及合理设置的问题;明确职责,是指明确社区综合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等职能分工;创新机制,即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让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养事不养人;解决待遇是指通过薪酬制度改革等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四方面的改革力促基层职能部门在工作中形成合力进而实现社区共治。 
  《深圳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以社区综合党委为核心,以居委会自治为基础,以社区工作站为政务管理服务平台,社区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的新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将社区中的7股重要力量——社区综合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社区服务机构以及驻社区单位各自的角色和具体职能都作出清晰的界定,明确分工形成合力。“让每个人都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根据改革方案,社区综合党组织是社区内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主要负责宣传、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研究、决定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社区工作站的定位要进一步明确,城市化程度较高、管理幅度不大的区域要适当整合社区工作资源,开展社区工作站合并试点,逐步减少社区工作站数量;城市化程度不高、管理幅度较大的区域要继续发挥好现有社区工作站作用,有条件的社区要建立完善“一站多居”的管理体制;加强居委会建设,强化社区自治功能,进一步强化居委会“枢纽、议事、监督、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作用,构建社区共治格局。 
政府保障”+“市场机制” 
  完善社区服务 
  无论是近年来各区(新区)创新社区治理的探索实践,还是目前全市统一推行的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总的目标都是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加宜居宜业的环境,努力建设高品质的服务型社区。 
  深圳市具有社会组织发达、社工起步早发展快等优势。社区服务供给上,深圳市在明确政府为资金、场地等资源供给主渠道、较好解决社区服务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历史欠账较多等问题的同时,充分运用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等民办机构进入社区服务运营领域,探索建立非行政化供给社区服务的新模式。即实现了“政府保障”与“市场机制”良性互动的新突破。龙华新区大浪社区服务中心充分整合、联合社区内各种商业服务资源,采取菜单式服务的办法,供居民自愿选择,受到广泛欢迎。目前全市建成运营的社区服务中心,绝大多数都是民办机构中标运营。 
  此外,引入社工等专业服务力量,推动社区服务质量实现从“体制内低水平运行”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新提升。借鉴香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等经验,以专业化、职业化为发展方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探索形成以专业社工为骨干,社区干部职工、志愿者、康复师、护理师、心理咨询师等多种力量并存的队伍结构,真正使社区服务得以做实做好。目前投入运作的社区服务中心团队,专业社工比例均不低于50%。 
  “三社联动”共建温馨家园 
  3月16日,民政部副部长顾朝曦到深圳调研“三社联动”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鼓励深圳继续为全国破难题、探新路、做示范。 
近年来,深圳市积极推进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由政府整合社区服务场地资源并提供资金支持,构建新的社区服务平台,支持以专业社工机构为主体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专业社工人才的作用,推进社区服务发展。同时,积极发展社区基金会,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经过努力,初步建立起“三社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形成了基层治理的新的良好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565家,全部实行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以专业社工为骨干,以义工队伍为基础的社会化专业化社区综合服务模式,在深圳的社区得到了推广;社会组织在社区遍地开花,深圳在全国率先试水社区基金会,截至目前,已经成立16家社区基金会或基金。 
  在“三社联动”模式的带动下,社区场地、社工、社区社会组织等各种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使用效益大大提升;社区服务内容大大充实,初步形成了系列化、差异化、实效化和扎根社区、面向居民的服务项目体系;社工实务优势逐步凸显;民间运作机制显现活力,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深入性和持续性显著增强。据统计,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均会凝聚一二十家社区社会组织,他们为所在社区提供多样的服务,得到了来自街道、社区领导、居民群众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受到服务对象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