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区构筑多元综合治理模式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24.05.2014  14:27

  去年以来,该区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市场监管效能,不断改革创新市场监管体制和监管方式,积极构筑多元综合治理模式,努力打造政府负责、部门协作、行业规范、公众参与的市场监管新格局,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实施三大战略,推动质量监管。一是推进标准化战略。办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156份,产品执行标准登记1912个产品。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引导区属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个、省地方标准2个、市地方标准1个。推动拜尔冷链公司成为省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筹办单位,市第二工人疗养院成为省现代服务业先进标准体系试点单位,推荐2家单位申报2个广东省服务业标准化计划项目。2013年投入了150万元扶持专利技术项目的实施,推进辖区重点领域技术专利化和专利标准化进程。二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推荐23件商标参加省市著名商标评选,推荐17家企业18个产品申报广东省名牌产品,新增广东省著名商标5件,广州市著名商标16件。积极推进农业产品品牌建设,全区先后4家企业6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农业类),10个广州名优农产品品种。大力推进景区评A、酒店评星工作,先后有红山村创建3A、圆玄道观创建4A、朗头村创建3A,2家酒店通过星级评定。三是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印发了《花都区区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花都区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夯实质量强区的工作基础。密切把握市场经营和消费热点,针对重点商品开展流通领域产品质量抽检和送检工作,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建立食品自检体系。

  二、改革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一是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对全区政府各部门履行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以及其他服务类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共取消行政审批、备案事项81项,调整39项,保留302项,市下放或市委托实施48项。通过此轮清理,全区行政审批工作精简率达32.7%。二是努力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积极推进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出台了《花都区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试行方案》,将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145天。建立健全网上行政审批机制,完成了网上办事大厅首期目标任务,接通省市网办大厅,进驻行政类和社会服务类事项300多项。积极筹建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整合行政审批资源。三是积极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优化窗口资源配置,量化现行审批模式,细化业务学习培训,强化网上登记流程,深化完善工作机制,着力完善各项改革措施,妥善解决各种问题及困难。截至4月30日,共接待办事群众67509人/次,办理各类登记业务32547宗,新设立各类商事主体4566户,其中新设立内资企业1322户,同比增长87.25%,注册资本131588万元,同比增长62.51%。

  三、创新监管体制,保障食品安全。一是大力推动监管机构和工作重心下移,形成了“上下联动,快捷高效”的全覆盖监管网络和“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多元监管模式。二是积极完善机关团体食堂信息化监管手段。对全区所有学校饭堂实现了视频监控,监控范围覆盖了学校食堂的仓库、生处理间、烹调间、备餐间、洗消间等关键位置,实现了对学校食堂的远程化、信息化、实时化监管。三是探索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区公安局成立了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与各行政执法部门完善了沟通协作机制,2013年共接收各职能部门移交的案件2宗,移送给行政机关处理案件4宗,配合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联合行动14次。

  四、勇于试点创新,激发改革经验。一是在皮革皮具行业探索建立了皮革皮具市场品牌化发展机制。积极推进落实狮岭物联网试点,打造集皮革皮具原辅料和皮具成品交易、物流配送、资讯为一体的大型专业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国家皮革皮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皮革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广州)皮革皮具产业TBT研究基地等九个国家级平台建设,加强高新技术的运用和推广。鼓励和引导骨干企业参与皮革皮具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积极推进企业联盟标准制定。积极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依托动产抵押、股权出资等促企融资职能,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加快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步伐,促进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二是在装饰材料行业探索建立了市场诚信监管机制。选取新杨屋建材城建立了“花都区诚信建设示范点”,与市场开办方共同探索建立市场检查验收制度、台账登记制度、市场公示制度、先行赔偿制度、质量承诺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商品退市制度、品牌管理制度、信用管理制度等9项制度和一个消费维权工作站的“9+1”的诚信市场建设模式。引导市场开办方完善了三个档案(市场商户注册档案、诚信档案、品牌档案)、三个规范(入场销售商品质量规范、商户经营行为规范、市场管理规范)、三个机制(失信商户退场机制、消费纠纷处理机制、信用信息公示机制)。目前该市场已经成功创建全市诚信市场,并被推荐申报广东省诚信市场。三是在消费维权和社会监督领域探索建立了专业法律机构介入消费维权机制。根据近年来全区消费领域大额资金纠纷、群体投诉增长较快等特点,区消委会与区内三家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其无偿为消委会提供法律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目前,专业法律机构已在15宗案情复杂、涉及法律面广的消费纠纷处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加强重点整治,规范市场秩序。一是狠抓责任落实。组织召开了各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各街镇党委书记、各村(居)委书记参加的全区打假工作会议,区政府与各部门、各镇与各村均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打假责任,定期对街镇整规(打假)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考核。二是开展集中整治。整合全区执法资源,集中开展食品、酒类(含食盐)、三品一械、农资、建材、卷烟、皮具、家用电器、数码产品等9大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9.69万人次,检查单位或个人5.75万家/个,查处案件1027宗,捣毁窝点459个,查获大案要案29宗,移送公安机关并立案18宗,刑拘92人,批捕40人。三是完善举报投诉机制。对外畅通举报渠道,公布并宣传举报热线,宣传“举报有奖”和“身份保密”,并及时核查处理所有举报信息,充分调动市民举报积极性;对内建立完善区打假举报投诉处置机制,要求各街镇、各部门指定专人担任区打假举报投诉处置网络联络员,并每月统计分析各单位接诉处置情况,探究其特点和分布规律,进一步完善制度,优化流程。(花都工商分局 张冬、靳帮军)

(审发:朱尖)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