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孩子九成“被冤枉”

26.10.2015  12:12
如果非生理原因引起,又去吃治疗多动症的药,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曾有一个11岁小孩因乱吃多动症药而送急诊室抢救。

  ●本报记者  曾秋玲

  “这周已经是第5个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或者‘不听老师话’被老师喊过来开‘心理障碍/智障’的证明,好让成绩不计入排名了。全部都才小学一年级啊……关键是,全都不是心理障碍或智障啊……我好震惊!”9月26日上午,梅城一位心理咨询师发了这么一则微信。随即,他还在“评论”上补充说明这种事“不多,但年年都有” 。

  日前,记者来到市人民医院心理门诊,采访了解其接诊的小学生的相关情况。

  俩医生每周接诊数十例

  据了解,前来该门诊的小学生主要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嘉瑜医生和杨莹珠医生负责接受咨询。他们介绍说,近半年以来,前来咨询的小学生每周少则三四十个、多则60个左右,在刚开学或刚放(寒)暑假为集中,多数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其中九成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在老师的要求下由家长带来, 八成是小男生,六成是来咨询是否患了多动症。

  疑患多动症的小孩

  九成属“被冤枉”

  “而经诊断,被老师、家长怀疑患上多动症的,九成并非多动症。”吴、杨两位医生告诉记者,真正意义上的多动症,全称为“注意力缺陷障碍”,是由生理问题引起的、任何时候都无法自控、甚至无法集中注意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一种障碍。它区别于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情绪问题影响、精力太过旺盛、对新事物好奇等原因引起的“好动表现”。因此,不能光凭“好动”就给小孩扣上“多动症”的帽子,最主要看这种“好动”是出于心理或兴趣原因,还是一种生理上的障碍。比如,一位小朋友无法安静上课,但他玩起来却很投入,那肯定不是“多动症”。

  时下,刚开学不久且多次放假,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刚从比较宽松随意的幼儿园进入严格规范的小学课堂,更需要一段适应期,老师和家长应给予更多的爱心、耐心,正确培养和引导。

  小孩“心病”多因

  父爱缺失引发

  不是多动症不等于没有心理问题。吴、杨两位医生表示: 100%小孩的心理问题归根结底是家庭问题,这已是业界共识。吴嘉瑜医生根据其工作实践认为,最主要的是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父爱缺失。他说: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代表权威、规则。如果小男孩在童年时代,未与父亲一起生活,或者虽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但甚少相处机会,或者虽然时常见面但缺乏情感交流,加上家中其他长辈的溺爱,等等,小男孩未能形成自控能力,入学的不适感就会尤为强烈。

  吴嘉瑜医生提醒说,非生理原因引起的“好动表现”,需要从改进养育方法和进行心理咨询入手给予帮助。

  “心病还须心药医”,心理医生往往通过和家长、小孩分别面谈,与小孩一起玩沙盘游戏,彼此建立密切关系,走进小孩内心世界,逐步调整小孩的心理状态。如果非生理原因引起,又去吃治疗多动症的药,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曾有一个11岁小孩因乱吃多动症药而送急诊室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