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多区文保巡查下放到居委 基层人员直呼:压力山大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何伟杰
日前,本报报道了越秀区泰康路52号一栋民国骑楼被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记者了解到,该骑楼在今年5月份已经被纳入越秀区历史建筑线索,所属社区居委也派出文物保护监督队员每周巡查,但在骑楼被拆除重建的这三个月内,负责巡查的工作人员竟然全然不知。2014年9月,广州市正式成立文物监督员队伍,每年补贴900万元,但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区已将文物和历史建筑巡查工作下放到社区居委会,由于人手不足和缺乏文保专业知识,巡查的效果大打折扣。而这种近乎“走马观花”式的巡查正让为数不多的老建筑保护变得形同虚设。
骑楼内部图
回访:骑楼超高部分被拆除 城管已立案
位于泰康路52号的民国骑楼属于二类骑楼街,被评定为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线索、越秀区历史文化遗产线索。然而,这座拥有多个“文保头衔”的民国建筑,却惨被拆除重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日前越秀区人民街城管执法分队已经介入叫停,经过调查发现该骑楼除了外立面被改变外,楼高也增加了将近一米。经城管判断,该房屋改建行为涉嫌违建。
记者昨日回访发现,骑楼内部仍传出紧锣密鼓的施工声,工人将一袋袋淤泥从屋顶空运到地下。其中一名工人告诉记者,虽然前几天城管来查过,但他们并没有收到老板说要停工的通知。在骑楼对面看货的一名工人告诉记者,城管来了之后,施工队这两天已经把骑楼顶部超高的部分拆掉。
越秀区人民街城管执法分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昨日涉事业主已委托人到城管部门进行签字,城管部门正式对该起案件进行立案,接下来由规划部门定性后,再经城管部门审批便可以对其进行处罚。
追问:每周巡查为何三个月都发现不了骑楼被拆?
据了解,早在今年5月,越秀区规划分局向区政府请示对普查中发现的历史文化遗产线索进行预保护。5月中旬,越秀区政府将相关预保护工作下发到各街道办事处,其中泰康路52号由木排头社区居委会负责日常巡查。根据木排头社区居委会一份“巡查情况登记表”显示,从5月底到事发前一日,居委都保持对该建筑每周巡查一次,但竟然一直没有发现骑楼已经被拆除重建。
对此,木排头居委会负责辖区巡查工作的黄小姐也叫冤,她说,今年五月底,该骑楼夜间施工曾遭附近居民投诉,居委会曾到场协调,当时骑楼并未被拆,业主也向居委会声称只是对骑楼进行小修小补,不会拆除。此后,居委会每周巡查时发现骑楼都被包得严严实实,而且里面也听不到非常大的施工声响,所以误以为骑楼仍保存良好。
但从记者实地观察总结发现,其实只要花点心思走到马路对面,就能清晰地看到骑楼外立面早已被拆得体无完肤。黄小姐也承认,居委在巡查过程中大多只是在门口看看,很少会仔细观察。但她认为,之所以会这样做,也是出于无奈。居委会由一名工作人员固定充当文物监督员的角色,负责巡查辖区内的老建筑,文物、历史建筑每天巡一次,历史建筑线索每周巡一次,”老城区老房子特别多,以我们居委会为例,光是历史建筑线索就有一百多个,而且除了巡查文物之外,文物监督员还要兼顾居委其他工作,所以日常巡查任务只能走马观花。
多区文保巡查工作下放到居委
2014年9月,广州市正式成立文物保护监督员队伍,并每年拨款900万元补贴。文物保护监督员主要负责巡查辖区内文物,由各区自行招聘,根据文物数量多少、分布区域大小而确定人数、资金。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文物保护监督员已经超过千人,其中大部分像木排头社区一样,由街、社区一级的居委工作人员、网格员兼任。
尽管这些文物保护监督员主要职责是巡查文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历史建筑、历史建筑线索等单位也被纳入到他们巡查的范畴。根据越秀区最近下发给各社区街道的一份《越秀区文物日常巡查指南》,除了对文物的巡查保护之外,区内各街道社区管辖范围内发现的不属于文物、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但仍具有一定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历史遗存,都应上报越秀区文物管理部门。
如今这项工作已下放到越秀区各社区居委。让不少居委工作人员感到”压力山大“的除了人手不足之外,还有来自文保专业知识方面的严重匮乏,”你去巡查一间老建筑,就算人家让我进去,我也看不出什么问题。“一居委工作人员边说边指着那份日常巡查指南里提到的一些保护事项,”什么华表、石兽,我们连听都没听过,怎么保护?“
对于文物保护监督员缺乏专业知识,广州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副总队长江南并不认同。他说,正式的文物保护监督员都经过定期、良好的培训,如果连一些基本的文保知识都不懂的,那肯定不是正统的文物保护监督员。
但不管如今负责巡查老建筑的工作人员是否”正统“,通过记者连日走访发现,在文物、历史建筑相对集中的荔湾、海珠、越秀等老城区,巡查工作确实已经由社区居委担当”主力军“。海珠区某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日常文物、历史建筑巡查工作与越秀区相似,都是由居委会工作人员担任。而荔湾区除了居委之外,还动用到出租屋管理员、义务消防队等人员参加到日常的巡查工作中。岭南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坦言,由于辖区内不少文物和历史建筑都成了仓库和出租屋,所以有时文物巡查工作只能靠出租屋管理员上门时顺道看看,由于缺乏文保专业技能,这种走访对老建筑保护的效果并不大。
文保人士:监督员最好请第三方
广州市古粤秀色本土文化宣传协会负责人杨华辉表示,目前大多数文物巡查主要由街道居委等基层部门承担,这其实需要斟酌。先别说社区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为了减少巡查的工作量,在巡查过程中“偷工减料”,甚至为了担心承担责任,隐瞒文物、历史建筑实际情况。因此,他建议,政府部门应该聘请第三方文保志愿者进行巡查监督,“如今的文物监督员仅仅巡查文物,但在历史建筑巡查以及文保线索挖掘方面仍处于空白,除了监督员,建议市政府保留部分资金招聘市民作为稽查员,稽查员不定期突击检查,与监督员定期巡查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