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500多危房连续四年“零审批” 遭遇重建难
村组划拨土地使用凭证
湖北省鄂州鼓楼街办南门村一村民拆除年久失修的旧宅,欲原地重建。三年来,为了获得私房建设许可,他多方奔走未果,一家五口至今仍租房居住。自2010年9月,湖北鄂州规划部门停止办理私房建设审批手续以来,主城区共计734户居民提出私房建设申请,其中512户系危房,大多至今未能重建。
1
新房原地重建3年未果
王胜利和父亲系鼓楼街办南门村村民,1987年搬迁至百子畈村何家湾,并在宅基地上建起了一栋两层半民宅。
由于房屋西侧公路地势较高,每逢下雨房屋便会渗水。
2011年,王胜利打算将旧宅拆除重建。“拆除前,我曾口头向城管及村委会提出申请,并去房产局申请房屋安全鉴定。”王胜利说。
之后,尚未等到房屋鉴定结果及相关部门答复,他将老屋拆除。
次年3月房屋地基刚刚打好,城管部门以“未取得规划审批手续”为由,要求王停止房屋重建施工。
17日,在王胜利的带领下,记者看到,90余平方米的地基上长起了一人多高的野草,除了零散堆放的红砖瓦片,依稀能辨识出房屋地基轮廓。
这几年,王胜利找过鼓楼街办、凤凰街办、城管、规划等多部门,一直无法取得房屋重建许可。“我们只想按原来老房子的模样重建,让家人有地方住。”王胜利说,五口人已在外租房居住了三个年头。
2
私房建设“零审批”是主因
除了王家,百子畈村一组一韩姓村民房屋自拆5年多,至今未能重建;此外,该村位于城市建设开发用地的几户50年代建成的民宅,虽已明确鉴定存在安全隐患,却一直未能拆除重建,已闲置10余年。
百子畈村村委委员何军介绍,上世纪90年代开展过村民危房改造登记,约有七八十户村民提出申请。2009年前后,其中有20多户进行了危房改造。
私房改建规划“零审批”政策的实施后,近两年,全村仅5户特危房获得“特许”,按原本住宅规模拆除重建。至今,仍有近一半的危房未能获批重(改)建。
按照规划审批流程,个人建房应向村(社区)基层行政组织提出申请,街道办事处收集汇总后上报规划部门,待现场视察评估通过后,予以批复。然而,鄂州市规划局自2010年9月以后,便未批准过一起私房建设规划许可。
据不完全统计,鄂州开发区、西山街办等主城区提出个人建房申请的共734户,其中512户系危房,这些大多房屋至今未能重建。
一方面是城市建设对主城区范围内的超建、违建及私(民)房改建的“零容忍”;另一方面则是私(民)房年久失修或居住环境恶劣,难以满足居民正常居住要求。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鄂州市规划委员会2013年对“零星地块与危房改造类项目”做出如下要求:
老城区建设要和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危房改造结合起来,“三合一改”应在尊重居民意愿基础上,由市房产局拿总体方案经批准后实施建设;低于30亩规模的小地块建设,原则上不再批准,小地块用地应由城投收购储备;确属危及生命安全的危房,由属地街办论证核实、城投收购、货币补偿或申请廉租房安置,危房土地由城投收回种树搞绿化。
3
政策实施被指“操作困难”
一位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的工作人员表示,将私房改建用地纳入城投公司收购,对确有居住需求的居民给以经济或廉租房补贴,有其积极意义。
但具体实施方面,他认为“操作起来非常困难”。最大症结在于,由谁负责统筹并落实居民的安置问题,居民又应该向哪个部门申请享受相应安置政策。“土地由城投公司负责收购,行政救济却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应由街办负责安置……危房户安置涉及多部门,却缺少一个主体来落实,最后只能让老百姓四处奔走。”他说。
对于私房审批冻结现状,他认为,市政府出发点可能在于控制违法建设,但“一刀切”则衍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对于私房建设问题,他建议应按照“严格控制,疏堵结合”的原则,对老城区、城郊结合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城中村改造地块等重要节点及规划预留地块严格控制审批;而对于那些符合条件的,非城市近期发展地块,应有序、规范适量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