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博会4天吸引了1200多家企业参展
首届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11月21日在东莞市厚街镇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闭幕。
作为专业类博览会,智博会吸引了1200多家智能装备企业携各类工业机器人亮相,开展4天,前来逛展的采购商络绎不绝。据智博会组委会统计,仅展会首日,专业观展人数就超过了3.5万人,10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更是创下了全国同类展会规模的首位。
是什么吸引企业纷至沓来?作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先行城市,一切还要从“世界工厂”东莞率先掀起的“机器换人”风潮说起。
不少企业展出缩微版“无人工厂”
东莞市瑞必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手机及笔记本电脑触摸屏盖板玻璃研发与生产于一体的专业企业,也是东莞首家拥有“无人工厂”的企业。作为华为、LG、SONY、小米、联想、OPPO、魅族、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供应商,该公司今年预计营收可达5亿元。2012年实施“机器换人”后,瑞必达的业绩每年增幅超过80%。
在智博会展馆内,记者发现不少企业都展出了缩微版的“智能工厂”“无人工厂”。在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展位前,一条自动化无人生产线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传送带上的机器人,来回奔忙于分列两侧的4台数控机床之间,先从一台机床里取出经过加工的手机配件,依序送往下一台机床,待工件处理完毕再取出送至下一工序,如此循环往复、灵活穿梭,动作娴熟得俨然一名“不怕脏不会累”的产业工人。
“这是我们加工中心自动化生产线的模拟展示,这套‘无人工厂’生产线可以省下不少人力。”大连机床销售经理单亦文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每台机床作业至少需要1名工人,传递工件需要1名工人,传统生产线上这样一道工序至少需要5名工人才能完成;现在只需一台机器人就能搞掂,而且它还能24小时持续工作,装配速度更快,精准度更高。”单亦文说,这是很多企业选择“机器换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东莞市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劲胜精密”)总经理王建也告诉记者,从人工的角度,“机器换人”两年时间完全可以收回成本。实施“机器换人”后,产品的不良率可以从30%降到20%,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如果把这些都算进去,就不需要两年”。
市场需求推动“机器换人”
传统人口红利愈发式微,工人平均工资不断上浮,依靠“机器换人”全面升级生产流程,改变用工结构,已成为诸多企业的必然之选。
“智博会之所以这么火,参展企业之所以这么热衷,其实都是看中了其中巨大的市场需求。”智博会承办方、香港讯通展览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国礼告诉记者。
作为传统制造重镇,东莞制造业规模庞大。据了解,东莞现有工业企业4万多家,形成了涉及38个行业大类和6万多种产品的制造业体系,发展机器人产业拥有很强的市场支撑。东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如果每家企业换一台智能装备,就有4万多台的庞大市场需求。”
为了引导企业就地转型,2014年以来,东莞相继出台《东莞市关于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2014—2016)》和《东莞市“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多项扶持政策,将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推广机器人应用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工作之一。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红利驱使之下,“机器换人”蔚然成风。
据统计,自2014年9月至今年10月,东莞申请“机器换人”专项资金的项目共678个,总投资达55.39亿元,新增仪器设备22576台。在高端智能装备领域的工业机器人,目前在东莞的市场应用已达到约2000台。
产品供应商向制造业服务商转变
“起初是政府引导我们进行自动化改造,之后是我们自己主动创新。‘机器换人’不仅降低了产品成本,还有效降低了能耗,成为我们自主创新的推动力。”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已申请了600多项专利,实施“机器换人”后人均成本下降了39%,单位产品的能耗也在持续下降。
同唯美陶瓷一样,劲胜精密也在“机器换人”的智能化升级中实现了自身的转型。
据介绍,劲胜精密目前同时拥有19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正在申请的专利,其中包括8项发明专利。而劲胜精密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在今年也被列为国家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之一。“作为示范点,我们有机会参与到行业标准的制定中,在自己完成技改的同时,还可以为同行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帮东莞的企业做智能化改造。”王建称,劲胜精密未来要做的,是由单纯的产品供应商向制造业服务提供商转变。
而在东莞市的规划中,2016—2020年,该市相关优势产业和传统产业“机器换人”应用项目争取完成2000—2500个,带动该市一半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从全省层面看,省政府今年初印发的《广东省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也提出,至2017年末,力争3年累计引导2万家、超过5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无论对于致力推动“机器换人”的智能装备企业,还是希望为制造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的企业而言,春天似乎已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