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平海有座石头城 藏着20多座明清古民居

24.08.2017  11:54
  古民居的建筑墙基大多用花岗岩筑成。 - Southcn.Com
岭边村民小组始建于元末,村里有不少明清古民居。 - Southcn.Com
来源: e.hznews.com

  古民居的建筑墙基大多用花岗岩筑成。

  岭边村民小组始建于元末,村里有不少明清古民居。

  惠东平海古城每年都吸引了不少游客到访。在平海镇碧甲村岭边村民小组,这里非常有特色:村里古建筑墙基大多是花岗岩修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头城。

  有20多座明清古民居

  据惠东县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岭边村民小组始建于元末,时任惠州路总管的曾广惠辞官迁居于此而形成。村民主要姓氏为曾姓,以传统农业为主。

  村子不大,建在一个山坳中,传统古民居有20多座。部分为明代建筑,大部分是清代修建的。村内古民居有一些是潮式“下山虎”三合院结构:房正中为厅堂,厅堂左右为厢房;堂屋前空地为院子,院子左右分布有横屋,横屋或作为厨房和餐厅,或是作为卧室。四周筑墙将其围绕,开一个大门进出。还有一些是二进或三进厅堂复合型结构。据说,这里原来有一座城,设有4个城门进出,后来城墙被拆除。城内小巷纵横交错,呈方格形。

  最引人瞩目的是,这里的古老建筑物墙基基本上是用粗大的花岗岩石条筑成,花岗岩石条上面是青砖或泥砖到顶。村民说,这里附近山上有不少花岗岩巨石,从前当地人修建房屋,就近从山上拉来凿好的花岗岩条石做墙基。或许是花岗岩石材比较方便获取,很多建筑的门框、门墩石、台阶、窗框、巷道地面,都是采用花岗岩条石。

  村里祠堂建在民居后面

  有资料显示,由于岭边村民小组靠近碧甲海港,一些曾姓族人也改行从商,由此发家致富。曾姓族人在山区收购药材,然后通过碧甲海港装船运往广州、港澳,有时运送的药材有几十船。

  这里的古民居有些修得很精美:围墙为马头墙,有两侧屋脊、辘筒瓦,墙楣上有彩色壁画,屋内还有不少精美木雕和石雕。其中一座两进的建筑物,有琉璃窗花、木雕窗花和彩色灰塑。

  村里最辉煌的建筑物是曾氏宗祠“忠恕堂”,始建于明代。曾氏宗祠与一般修建于民居最前端的家族宗祠不一样,它修建在民居的后面,设在后山前。经历风霜岁月,原来的祠堂破旧不堪,曾氏裔孙在2013年进行了重建。把原来的两进祠堂改建为三进祠堂。祠堂每进屋顶是平脊,两侧有圆形镬耳山墙,通面阔16.87米,通进深43.9米。祠堂外墙的墙基都是粗大的花岗岩石条。祠堂还保留了不少原祠堂的旧物件,有石柱、柱础、砖雕等。整座祠堂横梁、梁架上都刷上红漆,还有彩色山水花鸟图画,木梁雕镂精湛。

  村边还有一条发源于洪岽山北面、流经岭边村民小组的碧甲河。河水清澈见底,河岸两边树木葱茏,有不少百年古树。

  文/图 本报记者朱如丹 通讯员杨 可

编辑: 谢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