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品牌电梯被伪造销往全国 电梯成"定时炸弹"

18.11.2014  18:29

“新华社发布”武汉11月18日专电 销往国内多省份、价值2200余万元的品牌电梯,竟然全部是假冒伪劣产品!近日,湖北荆州警方成功破获一起制售伪劣电梯案,抓获11名犯罪嫌疑人。这一起案值超2000万元的电梯售假案,让电梯质量安全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品牌电梯”怎样被伪造?流通销售如何逃脱监管?“定时炸弹”何时能拆除?

百余部伪造品牌电梯销往国内多省

据荆州市荆州区公安分局介绍,今年3月,公安部门收到质监部门反馈信息:城区一酒店电梯经鉴定为假冒伪劣产品,事件背后疑似存在故意售假行为。

经过为期半年的缜密侦查,警方一举抓获了以吴某、叶某为首的11名犯罪嫌疑人,并查获伪劣电梯配件3万余件,假冒知名商标标识及包装材料1万余份,打掉涉案团伙3个,捣毁制售窝点8个。

警方了解到,犯罪嫌疑人以无任何质量保障的拼装电梯冒充品牌电梯进行生产,并销往全国多个省份的酒店、超市、公司、小区等安装使用,从中牟取暴利。

由于假冒伪劣电梯大量销往全国各地,涉及面广,涉案金额巨大,公安部经侦局发起了全国打击售假集群战役。湖北、广东、福建、重庆等地公安机关共查获以“东莞西门子电梯”“东莞三星电梯”“柳州富士电梯”等为名义销售的伪劣电梯100余部。目前,该案仍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造电梯如配电脑 质量好坏凭“良心”

在广东佛山一家名为“聪智电梯配件厂”的作坊内,铁皮厂房内灯光昏暗,设备零件杂乱摆放,数十名工人正在生产“东莞西门子电梯”“东莞三星电梯”“柳州富士电梯”等诸多品牌电梯,伪劣电梯成品则放置一旁,等待着被销往多个省份……

“看着他们造的电梯,再想想平时坐的电梯,真的很后怕。”回想起电梯造假窝点的现场情景,荆州市公安局荆州区公安分局经侦民警周洋仍历历在目。

据周洋介绍,这家作坊并无电梯生产资质,其股东兼生产技术主管吴某在电梯行业工作10多年,熟悉电梯生产流程工艺,仅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却带领10多名工人,自制电梯轿厢,再采购电梯配件,然后拼装成客货电梯,冒充合格品牌电梯销售。

吴某说:“不要以为制造电梯很高端,它只是行业门槛高,需要相应的资质。实际上,它的制造技术很简单。不同厂家的汽车外观明显不同,伪造起来很难,但是电梯轿厢大同小异,伪造起来方便得多。”

据吴某交代,和汽车、电脑行业分工细致一样,电梯行业主要部件目前都有专业厂家进行生产,各类零部件也采取相同的技术标准,因此,只要稍懂一点组装技术,在市面上把所需的零部件都买齐全,就可以“造”出一部电梯。

“伪造的电梯质量如何,全看造假者的良心。”吴某说,电梯的价格决定选材的质量,如果买家把价格压得很低,选材就会差一些,比如使用废旧翻新导轨、非标准螺丝、低厚度钢材等等,但单凭肉眼却难以辨别电梯的好坏。

挂羊头卖狗肉 钻盲区逃监管

尽管电梯制假较为容易,但因安装使用电梯受到严格监管,需向质监部门提供合格证、委托安装合同书等一系列材料。为牟取暴利,犯罪分子不惜采用购买正规厂家合格证、伪造品牌厂家文书、不申请电梯报装等方法,来欺骗、逃避监管。

一是购买正规厂家合格证,由假变“真”。犯罪嫌疑人吴某交代,因为电梯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青睐大品牌、大企业,一些具有电梯生产资质的中小企业往往为销量发愁,因此,在拼装伪造电梯质量过得去的情况下,一些中小电梯生产企业愿意收取3000元至5000元的授权费用,向其发放产品合格证。

二是伪造品牌厂家合格证,蒙混过关。周洋说,在此案中,“聪智电梯配件厂”销售人员叶某因在电梯行业从业多年,积累了多家品牌电梯生产企业的电梯合格证和电梯安装委托书等原始文件,再通过电脑技术仿制合格证、委托书、企业公章和企业法人签名,如果不是企业人员,其他人难以发现破绽。

三是正规电梯里掺假,滥竽充数。据叶某交代,此前他曾与武汉某工贸有限公司签订了6台电梯安装合同,因为前期安装5台电梯为正规品牌电梯,获利较少,他购买了一台拼装伪造电梯冒充正规品牌电梯。“都是一起报装、验收,检验人员不可能每台电梯都查得那么仔细,很容易蒙混过关。”叶某说。

四是拒绝电梯报装,逃避质监监管。荆州市荆州区质监局稽查分局副局长王斌说,现在不少低于8层的酒店、私宅大量安装电梯,如果相关单位贪图便宜购买伪劣电梯,又不到质监部门申请电梯报装,就容易产生监管盲区、法外之地。

电梯安全何时能让人安心?

办案民警和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警方此次在全国范围内查获伪劣电梯百余部,但这仅仅是单个企业的短期所为,电梯生产造假问题是否普遍仍存疑问。不过,强化电梯生产监管仍不容放松。

据办案民警郑卫东介绍,他们在多地查获了百余台电梯,虽然都是假冒伪劣产品,但不少都在当地质监进行了报装,并通过了特检机构的检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电梯属于“合格产品”。如此一来,这些伪劣电梯在平时运行中一旦出了问题或事故,就可以归咎于维护保养不足,而非本身质量有问题,从而为不法企业造假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监管盲区和监管不足也为企业不法行为提供了条件。涉案人员吴某交代,该企业虽然没有电梯整梯生产资质,但直到案发前,企业违规生产从未停止,他说,平时除了工商和税务部门过来要求办理各类登记外,电梯等特种设备监管部门从未登门检查。“在广东、江浙一带,像我们这种拼装伪造假电梯的很多,如果监管到位了,谁还敢造假?”吴某说。

涉案人员叶某也表示,他所在的公司自2009年4月就因未复查换证而被取消了B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电梯),但这些年来从未停止承接电梯安装改造维修业务。“每台汽车都有一个发动机编号当作 身份证 ,还能通过网络进行查询,电梯虽说是特种设备,但生产上并未联网,质监部门也没那么多时间去联系厂家查询,这一模糊地带就是我们的造假空间。”叶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