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留个心眼,谨防“泄密”

23.07.2014  11:55

  生活中,很多人都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的事情。到医院检查、办信用卡、上购物网站、收发快递……生活中有太多场合需要填报个人信息。而当这些个人信息被无意或者恶意泄露之后,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推销产品、电话骗局、骚扰短信接踵而至,“不速之客”将人们平静的生活搅得不得安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呢?

  目前,个人信息泄露主要通过四种途径:首先,请朋友帮忙收集。一些商家或个人充分利用自己的朋友网络,请他们帮忙提供单位同事或周围其他人的个人信息。其次是自行套取,他们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注册、会员登记等方式收集用户姓名、职业、年龄、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三是一些商家对个人信息管理不善或恶意泄露。人们在就医、求职、买车、买房、买保险,办理各种会员卡、优惠卡或银行卡时,往往会填写真实详尽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资料可能由于随手乱扔、保存不善或倒卖牟利而被泄露出去。四是网络登录申请邮箱、注册进入聊天室或游戏厅时填写的个人信息也有可能被泄露。

  对此,专家表示,避免个人信息被泄露,最终还是要靠提高个人的信息保护意识,在网上不要随意填写表格;选择安全防范能力较强的网站存储重要个人信息;在马路上接受市场调查,或者在商店里填写贵宾卡表格时,千万留个心眼,别随便将自己的资料泄露给他人。商务活动中,必要时可要求约定保密责任。比如,购房人最好在签约时与开发商约定保密责任:如泄露业主个人信息,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等。跟人聊天时把握两个原则,一是别透露家里的细节信息,比如家庭成员有谁,在哪工作等。二是少和陌生人聊天,对那些主动接触、过分热情的人更要小心。 (法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