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广东400多项改革任务全面推开

26.11.2015  13:55

  四个全面之全面深化改革

  日前,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率先启动“互联网+易通关”改革,推动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即可完成进出口货物海关通关手续。广州锦兴纺织漂染有限公司报关主管张文超很高兴:“以前要一人在公司录入报关单,一人负责跑现场。现在一个报关员就可以搞定,管理成本降了一半。

  作为我省深化改革开放的“头号工程”,广东自贸区挂牌半年多,就探索总结出60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获得各界交口称赞,也吸引大批企业入驻。而在自贸区以改革开放促发展的案例背后,是广东400多项具体改革任务的全面开花,是这片改革开放热土30多年后的再领风气之先。

  “广东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地方调研就选择广东,并要求广东继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这既是对广东寄予的厚望,也是要借这方热土,宣示党中央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坚定决心。

  三年来,广东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走在前列”要求统领全省改革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改革部署,敢啃“硬骨头”,抓准“牛鼻子”,种好“试验田”,书写了敢为人先的新篇章。广东全面深化改革的探索实践和攻坚克难,不仅不辱使命,更是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最佳注解。

  ●南方日报记者 卢轶 吴哲 刘熠 谢庆裕

  A。敢啃“硬骨头

  “革自己的命”释放强烈改革信号

  如果将中国改革开放比作一幅春天的画卷,那广东必定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贡献了无数个率先和第一,也撕开了一道道改革突破口。

  但不容忽视的是:30多年过去了,容易改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往往是难啃的骨头。全面深化改革,是“深水区”“攻坚区”的改革,势必会触碰到制度的障碍、利益的藩篱。

  省委书记胡春华对此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是广东必须抓住的重大历史机遇。”“改革对广东至关重要,做好新常态下的工作,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必须高举改革的旗帜,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改革已是离弦之箭,当勇往直前,更何况还有红利当前。但究竟应该从哪里改起呢?

  广东省社科院丁力研究员指出,改革最大的阻力就是利益固化,改革不触动利益就是死水一潭,改革就是要改革改革者。用省长朱小丹的话来说,就是政府敢于“革自己的命”。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正是这样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今年6月29日,横琴的赵小姐兴奋地领到了新的“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这个新证,在地税、国税、工商、质监等四个部门均可通用。“几年前办登记,要跑几个部门,拿几个证,盖一堆章,甚至几个月都办不下来。现在就办一个证,真是省钱、省时又省力。

  从深圳、珠海、东莞、顺德率先试点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到2014年全省全面推开,再到今年9月1日起比全国提前1个月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打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啃了部门利益的“硬骨头”,成为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招先行棋。

  事实证明,打破既得利益、取得改革突破的地方,就会出现新气象。来自省工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比去年底增长11.24%,包括内资、外资、私营和个体工商户在内的全省市场主体总量继续稳居全国首位。

  敢为天下先的远不止商事制度改革领域。在对原有行政审批体制“伤筋动骨”的权责清单制度改革方面,广东率先制定并公布实施51个省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和职能调整目录,取消和调整各类智能事项2580项;在“自我削权”的企业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改革领域,广东率先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三单管理”;与此同时,从“动真格”的公车制度改革,到“出实招”的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从“大胆触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到为“新力量”社会组织立法护航……一项项改革直指约束政府权力,释放出敢啃“硬骨头”的强烈信号。

  B。抓住“牛鼻子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

  改革攻坚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大干快上、平均用力,也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

  针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问题,广东以重点领域改革的突破带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推进。

  2014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意见,明确梳理出10个方面、52项主要改革任务。不到两年时间,省委改革领导小组就召开13次会议,审议通过65份重要改革文件,力求在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上取得突破。

  当今的中国,发展仍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中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新常态”的特征更加明显,迫切需要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发展新动力。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无疑是经济新常态下推动发展、加快转型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寄予厚望。

  2014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广东是经济大省,不仅地区生产总值要支撑全国,结构调整也要支撑全国,必须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上走在前列,当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

  10月14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的意见》,以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为定位,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创新。

  三年来,广东出台实施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提出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改革科技人员职称评审制度等12条高含金量的创新政策;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后补助、创新券后补助等制度,激励引导企业提高科研投入和产出水平;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确定7所重点建设高校和18个重点建设学科项目;组建新的广东省科学院……目前,以广州、深圳为龙头,珠三角形成了“1+7+1”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格局。9月,广东获批成为全国八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

  也正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发展,企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得到提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转型升级逐步见到成效。

  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也高于去年同期0.3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比等指标均比2014年全年有明显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先行地的深圳,通过几年的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全球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锐,引发全球关注。上半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04%,较去年又提高了0.02个百分点,目前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也超过多数发达国家水平,走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快车道。

  C。种好“试验田

  积极承接试点强化基层探索

  广州推出全国第一部保护私营企业权的地方性法规;深圳在全国率先引进“三来一补”企业;汕头特区政府机关在全国第一个承诺服务企业“24小时内答复”……翻开中国改革开放史,您会发现,许多改革突破都是来自基层和改革一线。

  改革不仅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试点突破,需要基层探索。实际上,广东本身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块“试验田”。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真正成功,不仅需要广东当好“试验田”,也要求广东种好自己的“试验田”。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上强调:“必须鼓励和允许不同地方进行差别化探索。”“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越重,越要重视基层探索实践。”“要把鼓励基层改革创新、大胆探索作为抓改革落地的重要方法。

  三年来,广东积极承接中央部署的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广东改革先行先试。截至目前,我省部署推进改革试点共161项,目前已启动实施107项,正在研究制订试点方案15项,向中央有关部门申报39项。南粤各地基层富有特色的改革举措,正形成一批可以复制、可以推广的改革经验。

  广州统筹推进“一格管理、一窗服务、一网办事、一号接通、一卡通行”改革,提升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佛山探索“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探索建立政务服务新模式;惠州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建设连锁式“中介超市”服务体系;东莞实现外商投资“十证联办”;清远探索推进农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公共服务“三个重心下移”,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模式;江门完善促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机制,成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湛江市建立县镇医疗机构“医联体”,让群众享受便利优质医疗服务;揭阳以中德金属生态城为平台,构建对外合作新机制……这些来自基层的有益经验,正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形成良性互动。

  广东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热潮,是攻坚克难、爬坡越坎的改革,也是“”与“”相结合的改革,其力度之大、热情之高,令人振奋。从这三年的成效来看,只要坚定向前推进,新一轮改革不仅将为广东率先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不竭动力,也将为我省乃至中国下一个10年、20年以至30年的发展开辟新路。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我省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意见

  提出10个方面、52项主要改革任务,10个方面为:

  (一)坚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三)创新行政管理职能与方式,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四)深化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五)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六)加强民主法治制度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七)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努力建设廉洁政治

  (八)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推进文化强省建设

  (九)创新社会建设体制机制,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有序

  (十)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障长远利益和永续发展

  部分改革事项成效

  率先实施权责清单制度改革

  制定并公布实施51个省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和职能调整目录,共取消和调整各类职能事项2580项。拓展完善省网上办事大厅,全省18个市实现网上办事站镇(街)全覆盖。

  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亮点显现

  自今年4月21日挂牌以来,广东自贸试验区已正式运行了半年多。一方面,广东自贸区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并公布了首批60条创新经验。今年1—10月,广东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4.3万多家,在全国四个自贸试验区中居于前列,其中内资企业4.16万家,注册资本总额15233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外商投资企业2131家,实际利用外资184.18亿元人民币。

  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步伐加快

  率先出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方案,积极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衔接。举办首届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开通“海丝”跨境电商平台。1至10月,我省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点14国进出口总值达1093.3亿美元,占全省比重13.4%。

  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改革先行推开

  作为全国首个企业投资项目清单管理试点省,广东率先出台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实行清单管理的意见以及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行政审批清单、政府监管清单。配套启用新的网上备案系统,大幅简化备案流程,缩短办理时限,从备案机关受理到打印出证,一般数小时办结,最快的几分钟完成,大大低于5个工作日的法定办理期限。

  国企国资改革迈出新步伐

  率先出台深化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完善国资管理体制,实行出资人管理事项清单制度,启动省属企业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投资公司试点。组建广东国有企业重组发展基金,在50家省属二三级企业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试点。

  财政、金融和价格改革取得新成效

  出台《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建立省以下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截至2015年3季度末全省金融业增加值3840.56亿元,同比增长17.3%,占GDP比重达到7.32%。率先公布新修订的省级定价目录,取消和下放约2/3的定价项目。

  农村综合改革稳步实施

  出台《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放活土地经营权,促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截至2015年9月底,全省24个试点地区236个镇28538多个经济合作社启动了确权工作。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出台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指导意见,全省已建成县级平台111个、镇级平台1233个。

  民主法制领域改革稳步实施

  贯彻实施修改后的立法法,分类分批、有序推进地市地方立法权工作,确定佛山、韶关、梅州、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湛江、潮州等9市作为第一批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市,河源、阳江、茂名、肇庆、清远、揭阳6市作为第二批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的市。

  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通试运行“信用广东网”,现已归集33个部门156类约8000多万条信息。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省58个县(市)153家县级公立医院均取消药品加成并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有序扩大,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全面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

  率先出台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截至10月,基本完成省直106个参改单位车改工作,初步测算整体节支率达13.1%;计划年底前全面完成全省车改工作。

  截至目前,省委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13次会议,审议通过65份重要改革文件。

  推进改革任务先行试点。目前,纳入我省2015年改革试点台账管理共161项试点,已启动实施107项(按时间节点已完成5项),正在研究制订试点方案15项,向中央有关部门申报39项。

  根据《广东省全面深化改革2015年工作要点》和《广东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2015年工作要点》“两个要点”部署的448项改革任务,目前已全面推开。其中,我省全面深化改革2015年工作要点布置的298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211项;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重要举措2015年工作要点布置的150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11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