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她的书,比我的衣服贵
01
前两天,约了个老朋友在南城吃饭。我穿过大半个北京城去见她。因为堵车,一个小时的车程,开了整整两个半小时,午饭直接变成下午茶。
等人是一件多烦的事儿,等过的人都懂。特别是在餐厅,一个人傻坐着,迎接你的是各种目光。换作是我,可能手机都玩没电了。
可人家倒好,我急急忙忙冲进餐厅的时候,她正坐在那儿认真看书,还拿笔写写画画。看见我,她把书一合,微微一笑,说了三个字:“你来啦。”
当时,我脑海里就一个念头:这种同龄人简直比堵车还可怕。
我们俩认识快十年了。这十年里,她变了很多,从单身变成了已婚,从小职员变成了管理层。可有一点一直没变,就是走到哪儿都带本书。
有一年,我们俩出国玩。我背了个空箱子,打算去买买买,她背了半箱子书,说倒时差睡不着可以看。结果,回来的路上,我买了一箱子衣服,她又买了半箱子书。
那些书比我的衣服还贵。
于是后来,她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个很特别的人,无论多忙,我都会找时间约她,就怕两个人越走越远。
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这么个朋友,她像是你的标杆,又像是“假想敌”。我总希望自己能在某个方面超越她,哪怕齐头并进也是好的。
可她永远是那种“看上去和你一样,你却永远追不上”的状态。她的见识永远比你多一点,视野永远比你宽一点。你说什么,她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她说什么,你都各种听不懂。
有这么个朋友,真是让人悲喜交加。“喜”的是,她能鞭策你。“悲”的是,她一辈子在鞭策你。
02
如果在一次聚会上,你遇见两位女士,一个拿的包看上去挺一般,但谈吐不俗,一张口就引用了权威杂志对欧洲时政的分析;另一个拿着很贵的名牌包,谈的都是电视剧和明星八卦。那么,你觉得谁的社会地位更高呢?
我自己也想过这个问题。即便抛开社会地位不谈,至少对我来说,我更愿意和前者交往。这个世界上,知识量是很贵的。这可能就是一个人的文化资本,更直白一点说,就是“谈资”。
说起谈资,这些年我最深的感触就是:越和人聊天,越不敢聊。
班门弄斧真正的可怕之处,不是丢脸,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丢了脸。有时候,没人会告诉你,他们早就看穿了你,然后只会点头微笑。甚至有时候,你觉得自己知道挺多的,可别人一问,就哑口无言。
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危机”。这个时代的工作,可替代性太强了。前脚你才提了辞职报告,还没来得及缅怀一下,后脚就有人搬进你的工位。
在职场这么多年,我最恐惧的时刻就是遇见一个比我还内行的外行。当别人谈论你最擅长的领域,还说得比你透彻的时候,怎么可能没有危机感?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儿,因为这个世界上,连知识点都是不“稳定”的。
03
今天,许多人已经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似乎并不欣赏那些走到哪儿都带着书的人,觉得他们只是装。
我觉得不是。至少在我看来,读书没有什么时候读、怎么读之分,只有读与不读的差别。因为读书是一种态度,有些人在图书馆坐一天刷微博,有些人在垃圾桶旁读经典。
那些爱看书的人,除了能保持竞争力,还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凡事想得开,烦恼特别少。
还是开篇提到的那个书痴朋友。有一年夏天,我们俩去南方玩,回北京的时候遇上飞机延误,整整等了六个小时。
我焦虑地走来走去,一会儿发微信给北京的朋友了解天气,一会儿向空姐询问航班的情况。可朋友在一旁悠闲地拿出一本书,要了杯热茶,不言不语,不焦不躁,一副有书万事足的样子。
她遇上烦心事,很少抱怨,就只是拿一本书坐进咖啡馆。
有人说,你越读书,越能看见自己的无知。因为无知,才会对人心生敬畏,也才会对生命多出一点豁达。
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境时勇往直前,逆境时豁达坚忍,这样的人,可能永远都不会被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