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一副教授入选《自然》年度十大人物

19.12.2015  11:05
黄军就在实验室。资料照片 - 新浪广东
来源: n.sinaimg.cn
黄军就在实验室。资料照片

  南都讯 记者贺蓓 17日,全球知名科研期刊《自然》公布该杂志评出的2015年度对全球科学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人物,其中来自中国广州的科学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黄军就因人类胚胎基因修改研究入选。

   发表全球第一篇CRISPR修改人类胚胎基因报告

  《自然》介绍,十位入选的科学家来自全球多个地方,他们在气候变化、基因编辑等多个科研领域产生重大影响。黄军就上榜的原因,是其研究团队今年4月发表全球第一篇有关利用CR ISPR技术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的报告,并在全球引发巨大的伦理争议。

  2015年4月,黄军就研究团队在学术期刊《蛋白质与细胞》发表了首次利用C R ISPR /C as9技术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的研究成果,该技术试图修改人类胚胎中一个可能因突变导致β-地中海贫血症的基因。黄军就此前接受《自然》采访时说,这项实验能帮助探讨一些重大疾病在基因层面的成因,并有助于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基因所发挥的作用。

   论文发表后在全球引发伦理争议

  然而,由于这类实验涉及学术伦理,在获得关注的同时也引发争议。例如,尽管黄军就等人使用的是医院丢弃的异常胚胎,其论文发表后仍引发科学界批评。

  为了避免伦理争议,实验使用了缺陷胚胎———由当地医疗机构提供,均无法发育成婴儿,不能正常出生。他们共给86个胚胎注射了C R IS P R /C as9和新的D N A分子。48小时后,理论上每个可发育成8个细胞胚胎,他们对71个存活胚胎的54个进行检测发现,其中28个被成功修改,但只有很少一部分成功修改了基因。黄军就认为这种技术不够成熟。

  “如果你想用正常的胚胎做研究,需要接近100%的成功率。”黄军就曾在《自然》网站上解释,出于该原因,他们已停止使用胚胎的实验尝试。

  黄军就虽然曾表示希望避免争议,但论文发表后,成为科学界一大争议话题。

   首个编辑基因婴儿或50年或100年后出现

  12月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落幕,专门讨论了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禁区。会上通过了一个声明,认为“强化基因编辑技术的基础和临床前期研究‘显然是必要的’,应在适当的法律和道德监管监督下继续开展。但是在研究没有成熟前,应用于人类生殖是不负责的”。

  《自然》这篇文章中表示,黄军就曾预测世上第一个编辑基因的婴儿出现或许要到50年或100年之后。“但是谁知道呢,十年之前,没有人知道CRISPR。”他说,“我们都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相关新闻

  开发人造皮肤 华裔女科学家也入选

  又讯据悉,本次年度十大人物还有一位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学华裔女科学家鲍哲南。她所在的团队开发出一种具有感知压力并可与大脑沟通的柔性人造皮肤。据介绍,这种人造皮肤像“一页纸那么薄”,可以分为两层,外层是可以感知压力的传感器,由塑料材料加上碳纳米管制成;内层是由喷墨打印机印刷出的柔性电子电路,可以把压力信号改变成电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南方都市报)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