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交通拉开客都振兴新架构

20.10.2015  12:03
 去年底梅大高速开通,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44公里,在粤东西北地区中排名第二;今年底济广高速平兴段可通车,我市将实现“县县通高速

  ●本报记者  练海林

  通 讯 员  刘达标

  去年底梅大高速开通,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44公里,在粤东西北地区中排名第二;今年底济广高速平兴段可通车,我市将实现“县县通高速”;梅汕高铁正式动工建设,鹰梅铁路、龙川至梅州至龙岩高铁、浦梅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梅县机场迁建力争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近年来,我市紧紧扭住交通这一抓手,按照“把梅州建设成为潮汕平原北上开拓腹地的枢纽”的定位,全力构建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如今,“一来三补”(来一趟梅州要补脑、补腰、补轮胎)早已成回忆,梅州交通正在实现脱胎换骨的华丽变身以补齐区位短板。

  从“三不靠”到“三省枢纽”

  上世纪90年代初,梅州全境公路只有3127公里,没有一级公路,四级以上公路仅为871公里,占通车里程的27.4%,远低于全省平均75.7%的水平;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只有20.04公里,居全省最末位;60%的公路凹凸不平,坑坑洼洼,群众把梅州的公路戏称为“排骨路”“水塘路”。

  为改变落后面貌,梅州市委市政府多年来狠抓交通建设。特别是近年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广东省战略后,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三大抓手”之一。梅州也由此开启了交通建设的“高速时代”,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接近50%。

  2004年,梅揭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梅州终于融入了珠三角的快速交通网络;2007年底,S223线梅县丙村至梅城段改建工程顺利建成通车,结束了梅州没一级公路的历史;至2010年底,梅州先后建成梅汕、梅河、天汕、兴畲、西环5条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59公里;2014年底,梅大高速全线通车,我市又多一条出省通道和沟通粤闽两省的重要纽带,大埔由此融入梅州1小时经济圈;2015年9月29日,梅平高速正式动工建设……一组组历史数据,就是一个个跨越,这跨越让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不靠大江、不靠大海、不靠中心城市“三不靠”地区的梅州,逐渐凸显出“三省枢纽”的作用。

  2014年底,梅州公路里程达到1.76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居全省山区市前列;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44公里,在粤东西北地区中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