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大力吸引江门籍 高校毕业生回流
前不久,江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2014-2016年该市户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中的一些重要数据经梳理整合后已在当地报纸上公布。其中,近3年江门户籍高校毕业生近六成流向外地的情况,值得有关方面高度重视。
地区之间的发展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校毕业生作为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是地区人才队伍的生力军,是未来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但从江门市人社局的调查结果看,该市这方面的情况并不乐观。2014-2016年这3年,江门市户籍生源的高校毕业生共计7.24万人,毕业后未返回江门报到,以及虽已返回报到却在外地就业者有4.26万人,占江门籍毕业生总数的58.8%。台山、开平和恩平3市的流失情况更为严重,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回来稳定就业的只有16.7%、18.5%和19.7%。而这3年到江门就业的市外高校毕业生却仅有约2600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就像其他资源要素一样自由流动。人才流向虽然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但总体上遵循着“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的客观规律。这其中工作岗位、薪酬待遇、职称评定、生活环境、创新条件、发展机遇、上升空间等,可能是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
要改变江门籍高校毕业生外流、人才短缺的现状,首先必须调整人才工作重点。很多地方的人才队伍建设,多以引进具有博士学位、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为重点,而往往忽略量大面广的高校毕业生。一个地区的人才队伍也需要有合理结构,倘若没有人数众多的初、中级人才为“塔基”,人才之塔的高度必然受到限制;如果连本地户籍的高校毕业生都不愿意回来工作,又凭什么吸引外来人才?如若大量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外流的趋势延续下去,将来恐怕连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需求也无法满足。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固然重要,但在欠发达或次发达地区,与其一掷数百万、上千万元引进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不如以吸引更多本地外出求学的高校毕业生回来工作为重点,尽快扩宽人才队伍的基础,增加人才队伍的厚度。
吸引更多江门籍高校毕业生回流,还需要扎实的工作和有效的政策。一方面要大力招商引资,壮大经济体量,大量增加工作岗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使其真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改善发展环境,为高校毕业生创造较好的创新创业条件;政府在多方激励高层次人才的同时,更要引导企业合理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薪酬待遇,在研发创新、职称评定、职务聘任中给他们更多发展机遇与上升空间。
(作者系江门市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
编辑: 梁文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