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大坪镇打造红色景区 罗屏汉故居修缮提上日程

08.03.2016  10:53
1932年2月,年仅25岁的罗屏汉调往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工作,他先后担任中共会昌县委组织部长、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并协助邓小平开展工作,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

  ●本报记者  张柯

  闽粤赣边游击纵队司令员、粤赣边军政委员会主席罗屏汉是兴宁人,他曾率领中央苏区留守红军以少敌多,拖住国民党军主力队伍,保障中央红军主力顺利转移,其事迹在家乡传为美谈。记者日前到兴宁市大坪镇采访时了解到,这位革命烈士的故居修缮工作已经提上日程,连兄弟市河源也将投资参与修复。

  罗屏汉原名罗庆良,是土地革命时期兴宁党组织和东江苏区五(华)兴(宁)龙(川)革命根据地主要领导人。1932年2月,年仅25岁的罗屏汉调往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工作,他先后担任中共会昌县委组织部长、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组织部长,并协助邓小平开展工作,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邓小平调离会昌后,他接任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为掩护中央红军长征,罗屏汉率部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后因叛徒出卖牺牲,时年28岁。

  在兴宁市大坪镇,罗屏汉的光荣革命历史可谓家喻户晓。为纪念他,新中国成立后,将其家乡白云村命名为屏汉村,他的故居一直是当地学校爱国教育基地。然而2005年的一场火灾,使其出生地百年老宅“久安围”更显破败。由于年久失修,“久安围”旁边罗家另一栋老泥砖房同样出现损毁和坍塌。幸运的是,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工作已列入兴宁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记者从大坪镇党委政府获悉,当地正积极申请新建罗屏汉纪念广场及纪念园,目前正会同兴宁市城建部门做相关规划。“计划兴建28个相关的项目,以纪念广场和故居为核心串联起圩镇与屏汉村,同时完善革命遗址周边配套设施,打造一个集纪念、教育、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景区。”大坪镇党委书记曾巨文告诉记者,这一保护开发工作还将结合大坪镇当地农业资源及大坪豆腐、马灯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打造旅游文化产业链,并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串联,有效保护故居的同时拉动当地经济,借助红色旅游促进这个山区镇实现绿色发展。

  这一规划同样得到了罗屏汉的后人和屏汉村村民的大力支持。时至今日,屏汉村村民仍对革命烈士满怀感情,罗屏汉的革命故事被村民广为传颂。今年刚摘掉贫困帽的村民们,筹集资金在久安围中重修祠堂一角。但修缮的资金缺口,对村民而言无疑是个重担。采访中,村民们也表达出通过修缮罗屏汉故居、修建纪念馆等措施,吸引社会资源、资本进入该村,促进农业发展的愿望,期待走出过4位革命烈士的“光荣之家”荣光再现。

  据了解,河源市龙川县将打造红军留守纪念园,因罗屏汉当时是五兴龙县苏维埃政府革命活动的重要人物,其故居也被纳入到纪念园关联的旅游景区内。去年,该市派专家到罗屏汉故居考察,拟投资参与修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