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健身难题怎么破?广州有这些招数
新华社广州7月29日电 在人口密集、寸土寸金的超大城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稀缺,大型场馆利用效率低下,公共活动空间拥挤……群众的健身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近年来,广州市体育局等部门多管齐下,着力破解城市全民健身难题。
老场馆焕发新活力 体育地标成全民健身热土
越秀区是广州市的老城区和行政中心,辖区面积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达116万,人口密度甚至超过日本东京。辖区内虽然有全民健身中心、东山体育场、二沙岛体育公园等区级体育场地,但几乎天天爆满。
近年来,通过拆除违章建筑、融体于绿等举措,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内体育设施的建设,将珠江沿岸的休闲体育设施连成一片,“十分钟健身圈”的目标基本达到。
在广州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莫过于羽毛球,每逢晚上和周末,市区内的羽毛球场几乎全部订满。近年来,政府多部门配合协调,一些在城区内的旧厂房被改造成为羽毛球场,大大缓解了场地的供需紧张状态。
游泳同样是市民喜爱的运动项目,每到夏季,各大泳场如同“下饺子”,为了让市民畅游,广州把拥有百年历史的文物都用了起来。荔湾区的沙面游泳场始建于1887年,拥有132年历史。今年6月,沙面游泳场在完成了历时近一年的文物保养维护工程后向市民开放,青少年游泳培训班也开始招生。在有着百年历史的泳场中畅游,成为很多市民健身“打卡”的热门选择。
天河体育中心因1987年全国六运会而生。目前,天河体育场是广州恒大队的主场,中超和亚冠等赛事进行时这里座无虚席,而体育馆则是广州龙狮队CBA的主场,每周同样吸引成千上万的篮球爱好者观赛。
“天体”是象征广州职业体育繁荣的绝对地标,对于附近居住的广州市民来说,“天体”更是一块健身宝地。1997年,全国第一条“全民健身路径”在这里建成。目前,天河体育中心范围内有游泳场、百姓乒乓乐园、网球学校、保龄球馆、露天羽毛球场、门球场和气排球场等近20个全民健身运动场馆。据广州市体育局统计,近三年以来,天河体育中心年均场馆累计开放时间7万小时,年均接待进场锻炼人数约545万人次,日均进场活动群众超过1万人次。
目前,“天体”正在高标准建设全国第一条大型体育场馆外围塑胶跑道。未来,绕着“天体”跑上两圈,也将成为广州市民的运动新时尚。
“互联网+”助力 打通供需两端
想打球却订不到场地,让不少城市居民头疼。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羽毛球、网球和篮球等热门项目“一场难求”。
“群体通”APP是广州市体育局着力打造的“互联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广州市所有的市属和区属场馆都会进入平台,供市民预订。上线三年以来,有越来越多的社会体育场馆也被纳入平台。
近日,广州市启动了第七批社会场馆公共服务招标工作,计划在广州市范围增招60家社会体育场馆入围,目前“群体通”已经推动了300多家社会体育场馆上线提供优惠场地预订惠民服务,盘活了社会场馆资源,提高场馆利用率。
通过线上平台,广州对于市民的健身行为有更深刻的理解。“群体通”大数据显示,三年间累计1000万人次通过平台预订并进入场馆健身,最受市民欢迎的运动项目为羽毛球和乒乓球。
“群体通”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市民健身的大数据分析,可以合理优化场馆类型的配置,合理安排开放时间,更精准地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
赛事和培训齐飞
让市民享受优质体育服务
广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场馆和场地等“硬件”保障,广州市在“软件”上也下大力气推出丰富的市民参与的赛事和培训活动。
刚刚结束的横渡珠江活动,广州市1700名市民零距离接触了“母亲河”珠江。而每年12月进行的广州马拉松更是成为整个城市的狂欢。今年,已经被评为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的“广马”报名超过10万人,近两年中签越来越难。为满足市民的参赛需求,广州增加了黄埔马拉松、“广州100”越野赛等赛事。每年还会举办“市长杯”系列赛、户外运动节等群体品牌活动。
赛事之外,广州还开展了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的全民健身骨干和志愿者队伍惠民活动,免费为市民提供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太极拳、跑步等六个项目的健身指导服务。
广州市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广州市在年内共组织惠民培训课程371个班次,超过16000人次享受服务。
(记者王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