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建党95周年特别报道:大埔依托红色资源发展四大产业
美丽山城大埔 (杨开城 摄)
梅龙高速拉近了大埔通往珠三角和海西的距离、粤电大埔电厂全面投入商业运行增强县域经济、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带动补齐民生短板……在粤东西北地区和原中央苏区两大振兴政策的刺激下,近年来,大埔依托红色资源和丰富的自然生态优势,以大项目拉动大投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电力、陶瓷、生态健康、文化旅游等四大产业蓬勃发展。在加快振兴发展、城乡统筹、环境优化、民生改善的同时,大埔牢守生态底线,绿色青山依旧在,乡愁也看得见、摸得着。如今,大埔正按照已定的目标,不换频道谋发展,扬帆起航乘势而上。
今日大埔
重大项目拉动经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省单项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进展顺利,粤电大埔电厂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三河电力能源工业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大潮(含大漳支线)已动工建设……
这些重大项目的顺利落地,是大埔县享受原中央苏区政策“红利”的累累硕果。近年来,大埔县坚持把落实好原中央苏区振兴政策作为重点工作,主动对接,通过谋划推动交通等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社会事业等各类项目,获得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大力支持,促进了大埔经济的长足发展。今年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16.1亿元,比增13.1%,增速排在全市第一;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5亿元,比增40.7%,排在全市第一。
GDP增速跃居全市前列
6月21日,随着粤电大埔电厂2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后,正式移交电网统一调度,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粤电大埔电厂两台60万千瓦“上大压小”新建工程项目建设全部完成。“两台机组建成投产后按设计年发电量可达55亿千瓦时,年产值可达30亿元,年税收可达到4亿元。”大埔县相关负责人说,大埔电厂自去年第一台机组投产后,带来了全县水电企业的大幅增收,预计全年增长可达50%以上,仅今年前四月,全县电力税收就达4264.96万元,比增193.65%。
在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陂寨移民安置点,几台大型机器正在忙碌着,总投资2900多万元的安置点路网主干道建设正在施工中,路模已初现雏形,预计7月底前可完成建设。除了粤电大埔电厂、高陂水利两大“重头戏”,大潮高速也在顺利推进,大漳支线前期工作正按计划进行,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已基本完成感染科大楼建设,住院大楼已封顶,正在进行外墙和室内装修施工。
“近年来,大埔主动落实原中央苏区系列政策,促使多个重点项目落户大埔,有效促进了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该县全力以赴推进总投资358.59亿元的59项重点项目建设,其中,省、市重点项目36项,总投资280.5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4.47亿元。今年1—4月完成投资15.27亿元。随着涉及交通、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重点项目的落地和顺利推进,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红利”开始显现。
特色产业催生新增长点
在广州海珠(大埔)工业园区,首期起步区500亩的土石方平整工程、“一纵两横”道路和给排水工程、供电线路迁改工程已进场施工,5000万元省级产业园专项建设资金全部到位,首批入园的5家企业已完成土地招标和环评,正在进行施工设计。“去年以来,我们全力加快建设‘两园四小区’,目前有入园企业18家,已投产13家、在建5家。”大埔县相关负责人说,1—4月,园区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29亿元,同比增长102.50%;工业增加值1.85亿元,同比增长136.60%;税收0.24亿元,同比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除了建设园区,该县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1—4月,全县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2个,计划投资总额5.5亿元,意向项目8个,计划投资总额20.18亿元。
近年来,大埔陶瓷产业在原中央苏区政策的“刺激”下,正在全面发力,大力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建立起以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高陂镇)为中心,带动辐射光德、桃源、洲瑞三个镇的陶瓷工业发展格局。同时,该县还把拉长产业链条作为一项重要工程,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做精陶瓷原料,加大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在招商引资上,一改过去单一以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的做法,重点突出产业集群下企业的产业链集聚、公共服务、人才吸引力等隐性需求,围绕产业链上游、节点、终端、配套,有针对性地招商选资,补充完善和延伸陶瓷产业链条,力争在2019年把陶瓷产业培育成为百亿元的主导产业。
该县以传统产业为依托,把企业尤其是陶瓷企业上规作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点工作来抓,今年全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目前,规上企业达到56家,1—4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5亿元,比增40.7%,增速排在全市第一。
红色经典
三河:“兵家必争之地”美丽蝶变
在大埔县三河镇,登上高处,三江汇流的壮丽景色映入眼帘,气势磅礴的梅江河、娴静淡然的梅潭河、悠然自得的汀江“碰头”后一道汇入韩江,一路出海而去。过去,发达的水路曾经让小镇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昔日忙碌的码头也带来了小镇一度的繁华。如今,走进小镇,时间和文化长久积淀的厚重感无处不在:明城墙、古老的汇城村、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园、中山纪念堂……一处又一处的历史印迹,见证了三河一路穿越而来的千年时光,更赋予了三河奔向未来的信心底气。
怀着对历史的崇敬,三河正朝着“次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名镇、电力产业园区”的美好未来迈进。梅潭河沿岸总投资53亿元的粤电大埔电厂正式投入商业运行,4亿元的年税收让三河成为大埔打造百亿元电力产业的集聚区,三河电力产业园也正在形成壮大。在汀江沿岸,横跨在大江之上的梅龙高速公路把小镇带入了“高速”时代,还有穿镇而过的梅坎铁路、连接县城和高速公路出口的一级公路、通向松口潮汕地区的码头,四通八达的交通也汇聚了大量人流和资金流,曾经的繁华小镇再度成为大埔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
梅潭河沿岸的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沿着新修建好的景区游步道拾级而上,徜徉在人行木栈道,欣赏着路旁护坡的浮雕文化墙,到达纪念园展馆和中央苏区县展馆,参观完三河坝战役、中央苏区革命史等历史事件图文展览,再瞻仰“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追忆光辉的革命史。不久的将来,这座“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将成为国家4A级景区。岁月在小镇留下的念想远远不止于此,红色资源、古色资源和绿色资源也在这里交汇交融,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明代古城墙、韩江源标志雕像、火船屋、古榕渡等众多人文景观,让小镇独揽三块“国字号”金字招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汇城村“中国传统村落”。有了发展的资本,小镇精心规划旅游线路加以升级改造,形成以点带面、串珠成链的连锁效应,打造集红色、绿色、古色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名镇。
三江汇流,汇聚了壮丽景观,也交汇出“三江六岸”的各自精彩,带来了产业的繁荣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出彩。随着原中央苏区政策在大埔的持续“发酵”,作为红色重地的三河迎来了发展的飞跃期,变身以电力产业和旅游产业互存互荣的经济重镇,成为大埔的次中心城市。
红色遗址
“八一”起义军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兴建于1963年。先后被广东省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纪念园总占地18万平方米,由纪念碑、纪念馆、瞻仰平台、石雕门坊、朱德铜像、观景长廊、纪念浮雕、会议室等九个部分组成。2016年,该县又投入1000多万元对纪念园进行提升改造,新增游客中心、大型停车坪、绿化景观、主题雕塑、中央苏区展馆、战争革命史展示以及战壕体验等13个项目,预计7月完成并向游客开放,使纪念园的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是全省、全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央红色交通线 大埔青溪交通站
1930年,上海临时党中央的一些组织遭到破坏,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开辟了从上海临时党中央到中央苏区的秘密交通线。由上海——香港——汕头——大埔(茶阳)——青溪——永定进入闽西、赣南(瑞金)中央苏区的交通线(南线),青溪交通站是由白区进入苏区的一个要冲,完成了党的中央机关由上海到中央苏区的重大转移,安全护送了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邓颖超等二百九十多名党、政、军骨干和大量的军需物资,通过青溪红色交通线到达中央苏区,是全国唯一未遭破坏的中央红色交通线,被誉为“摧不垮打不掉的地下航线”。
中共南方工作 委员会旧址
“皖南事变”后,全国革命斗争形势急剧变化。根据形势发展需要,1940年11月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简称“南委”),下辖江西省委、粤北省委、粤南省委、琼崖特委、湘南特委、潮梅特委、闽西特委、闽南特委、广西工委等。机关设在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新村仓下一土木结构的客家民居里。“南委”机关在大埔期间,为领导南方各省进行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和进步势力进行抗日救亡斗争,以及为领导东江、琼崖等地抗日武装力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武装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85年4月,“南委”旧址被大埔县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列为大埔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去年以来,该县对“南委”旧址进行提升改造,增设闽粤赣边区革命史陈列室、红色宣誓广场等景区景点,并对周边的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配套设施进行完善,打造集旅游、教育于一体的红色基地。
大麻小留农村新貌
在三河坝烈士纪念园举行的红色火炬传递活动
埔北区苏维埃政府高乾旧址
中央红色交通线大埔中站(青溪)纪念园规划设计方案
南方工委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