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男子放下“金饭碗”回乡种树种菜

15.09.2015  11:34
9年前,郑展威放下“金饭碗”转当种植户的故事仍催人奋进,如今已当上老板的他仍未结束创业征途,种树之余又拓展了蔬菜种植业务,不断向大埔的山林土地掘金。

  “我一直走在创业的路上”是郑展威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总结。9年前,郑展威放下“金饭碗”转当种植户的故事仍催人奋进,如今已当上老板的他仍未结束创业征途,种树之余又拓展了蔬菜种植业务,不断向大埔的山林土地掘金。

  1991年,郑展威从大连理工学院毕业后进入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经过十多年的打拼,成为中交四航局深圳分公司总经理。2006年,为实现创业梦想,郑展威辞职回乡,一头扎进山里种树,并于2007年在大埔成立了广东浩森碳中和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8年努力,不仅在大埔建成“中国林业碳汇示范园”“国家金丝楠木培育基地”,种植300多亩金丝楠木和3000多亩桉树以及一万亩储备林地,还大胆引进澳洲白千层香草。因当地的土壤和气候与澳洲有差异,第一次种植的香草几乎难以成活,郑展威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补种。目前,已建成1200多亩白千层香草种植基地和植物精油的原油提炼厂,仅白千层香草原油年产值就达1000万元。“现在我销售的是植物原油,下一步是发展精油的深加工,等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以上,我计划利用药渣来建设生物质能发电厂。” 郑展威说。

  在林业领域创业,郑展威一直走在同行前面,而当他得知大埔县尚未发展大型蔬菜基地时,他又将目光投向蔬菜种植。日前,记者来到大埔高陂镇桃花村,在郑展威300多亩蔬菜种植基地里,只见一排排茄子、苦瓜、丝瓜和土豆有序分布,长势喜人,农户正在基地内给蔬菜施有机肥,其原料便是白千层香草的药渣。郑展威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荒地,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方便,基地就引种了280亩的荷兰马铃薯,没想到第一年就获丰收,亩产达到5000斤。

  在考察内蒙古、山东、河北等全国马铃薯著名产地的产量之后,郑展威将种植目标提至亩产达到8000至10000斤。“下一步,我打算通过机械化运作来提高蔬菜基地的生产效率和产量,马铃薯播种机、上土机、杀秧机等一整套的机械目前都买齐了。”郑展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