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籍开国将军杨永松:“他从硝烟中走来
导读:他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将军之一,97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他从广东大埔出发,从一个赤脚的“红小鬼”走进革命队伍,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反“围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和多次对日、伪、顽的战役、战斗,可谓身经百战。他就是杨永松将军。
1从放牛娃到“红小鬼”
1919年7月,杨永松降生在大埔县百侯镇侯南村,他是杨家第四子。5岁时,父亲积劳成疾离世,生活更加艰难。但即便如此,母亲还是咬牙坚持送杨永松去镇上的步梯小学念书。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9月间,一部分南昌起义的部队南下广东经过百侯,他们的进步思想极大地感染鼓舞了当地群众的革命情绪。这年冬天,百侯镇就成了大埔以东地区革命活动的中心。杨永松的二哥杨鹤松,在新加坡加入共产党后,返回家乡积极组织开展革命活动。杨永松受家兄影响及环境熏陶,在学校也加入了童子团,开始了革命的启蒙阶段。1928年3月3日,二哥杨鹤松参与领导了声势浩大的“百侯暴动”,给反动势力当头一棒,但因为暴动武装中有军事素养的人很少,在政府派来军队反扑之际,暴动力量只得撤出暂避。杨永松也不得不去以替人放牛为生。在放牛的雇主家,杨永松失去了与革命的联系,国民党疯狂镇压杀害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大埔,9岁的杨永松在悲愤交加和担惊受怕中艰难度日。1930年春节后的一个阴雨天,杨永松终于等到了哥哥派人来接他。1930年11月,在龙岩召开的闽西儿童团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杨永松被选入团总部任组织部部长,在张爱萍麾下工作,耳濡目染中,他学到了许多东西。
革命大家庭的温暖让杨永松如沐春风。尽管哥哥杨鹤松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下落不明,从此杳无音讯,这让他有些难过,但他很快就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更为难过。那是7月里的一天,他突然被肃反委员会叫去,以他是反革命的理由将他关押起来。他对要拉他去枪毙的肃反队人员说:“我才12岁,我为参加革命而来,不愿死。但我不是反革命,我从来就没有做过反革命的事!”
二天后,经过调查,他被肃反委员会放了出来。当时眼前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回闽西机关,再一个是参加红军。杨永松思考了很久。最后,他下定决心:到前线去当红军!他说:“让红军考验我,我是一心要革命的!”
2 红色岁月:走过二万五千里征程
1931年,杨永松参加了红军,他被分配在红十二军政治部机关做勤杂及文书工作,被编入红军101团。参加红军不久,第三次反“围剿”开始了。在硝烟弥漫中,杨永松一天天成长,他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藤田整编,接着第五次反“围剿”。一路走来,这时杨永松已调到三团司令部任文书,在东进闽西的路上,他病倒了,每日下午发高烧,那时缺医少药,没几日光景,他已是骨瘦如柴,行动都困难了。部队要转移,卫生队用担架抬着他。到了长汀县,杨永松被留在了后方医院,这里依然没有药吃,除了有些粥、饭吃以外,只能靠自身的抵抗力来战胜疾病了。
第五次反“围剿”打得很艰苦。在医院,听说军团已调往江西,大家分析估计敌人很快要来了。病员们一致要求转到江西瑞金去。医院终于同意。好不容易走到瑞金九堡,后方总医院却是空无一人,估计是已经撤走。后来在苏区群众的帮助下,大家才补充了体能。经过艰难跋涉,终于找到了红一军团的队伍,一师的聂鹤亭参谋长看到杨永松的身体状况,把他留在了师部。这时是1934年的10月。
第二天,得到通知:傍晚出发。当时杨永松还不知道,二万五千里长征就这样开始了。如果没有前些日子拼着性命地追赶部队,或许从此他就与中国革命无缘了。
1934年10月16日下午3时,吃过晚饭,就集合出发了,一路夜行晓宿,整整走了六日,到新田,突破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此后一路走一路打,到12月份,突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进入了贵州。入云南,红军击破了敌人的一次次围堵,来到了川康之地的茫茫雪山前。这时,杨永松已调入三团司令部任文书。杨永松回忆说,当来到雪山下的最后一个石房子边时,往山上看,看不到顶,山顶被云雾遮盖。继续向前,道路拐起弯来,有如盘山公路。由于高山缺氧,大家都像踩在云雾里一样艰难地挪动脚步。
爬过雪山,杨永松跟着三团的队伍走在红一军团部的前面。在一条流水的沟边宿营,半夜时下起了雨,人不能躺,只好坐着,一件短的油布衣,勉强遮住了杨永松的上身,但大腿以下却泡在雨水里,就这样坐着,从初始的酸痛到渐渐地麻木,第二日天亮,他的双腿肿胀,无法弯曲,也站不起身!杨永松思绪万千,想起自己年仅十几岁的生命过往,走过的革命道路,他爬到一个坎子地上坐下来,取出在一次胜仗后买的一双没有补底的袜子穿上,又拿出一直舍不得穿的新草鞋套上,他想,如果横竖走不动,我总是要死的。
部队出发了,杨永松穿着新草鞋新袜子,一根木棍当手杖跟在部队后面一步步往前挪移。两三个小时过去了,他的脚能感觉到暖和了,开始消肿,杨永松非常高兴,他又一次甩掉了死神,往前追赶革命队伍去了!
1935年10月,“红小鬼”杨永松紧跟着革命队伍,整整走了一年,走到了陕甘苏区的吴起镇,长征结束了。杨永松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
3 八年烽火:抗日硝烟中成长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面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烽火。国共和谈一致抗日,红军改编为八路军,8月22日,杨永松所在的一一五师召开誓师大会,统一换戴有国民党军青天白日帽徽的军帽,杨永松和大家依依不舍地摘下红五星军帽。8月23日,六八五团为全师先头团,从驻地出发,一路开赴前线,此时杨永松任六八五团政训处技术书记。到冉庄集结后,杨永松随着队伍翻了一座山沿着一条河向平型关侧后前进,参加平型关战役。平型关战役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因抗战初期日本兵训练有素,个人单兵做战能力很强,战斗打得非常惨烈。25日打扫战场,杨永松所在六八五团死伤800人以上,全团只回来900余人,有一个连队只剩下一个副指导员和一个战士,许多战友为保家卫国献出了年青而宝贵的生命。
1939年新年过后,马上就要继续挺进敌后去了,这时,杨永松接到了调他到师政治部任秘书的命令,他有些想不通。到职后,师政委罗荣桓找他进行了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杨永松深深了解了秘书工作的重要和组织对自己的信任,他以他一向的真诚朴实回答道:“我人已到职,首长又专门谈话指教,我一定好好工作。”1942年10月,时任教导二旅五团政治主任的上级调杨永松去中共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后来又调任绥德抗大总校部秘书科科长,在徐向前校长身边供职。1945年4月23日,杨永松以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党的“七大”。1949年3月,杨永松被分配到第四野战军战车师任政委。
1955年,杨永松被授予少将军衔。杨永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手抚着勋章,杨永松泪眼模糊了,他想起了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他们没有看到全国的解放,他们的鲜血洒在了革命的征途上,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和平。从70岁之后,杨永松开始着手撰写回忆录,2008年5月,在杨永松将军年届90岁高龄时,一本15万字名为《硝烟往事》的回忆录正式出版了。这是一部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书。(世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