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粮仓”西河镇:新品良种鼓起农民钱袋子

07.03.2016  10:33
作为省农办201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当地围绕“生态农业、精致农业、旅游农业”发展主题,积极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培育富硒、无公害蔬果等长寿特色农产品,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本报记者  张  柯  黄佳佳

  特约记者  丘佳纳  罗文燕

  三月,万物复苏。春耕大幕在梅州大地上徐徐拉开:农机在地里犁地,农户在田里或大棚里劳作,种下点点翠绿。日前,记者走访素有“大埔粮仓”之称的农业大镇西河,记录下鲜活的一线农业景象。

  西河镇地处大埔县城东北部,是我市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全镇建有各类农业基地两万余亩。2016年将会是西河镇农业发展风生水起的一年。作为省农办201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当地围绕“生态农业、精致农业、旅游农业”发展主题,积极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培育富硒、无公害蔬果等长寿特色农产品,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记者来到西河时,道路两边农田已经种下翠绿烟苗,大棚里的各式蔬菜长势喜人,处处可见繁忙的春耕场面。而一个月前,受罕见冻害影响,当地冬种作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部分大棚蔬菜也难逃一劫。在各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农户们积极进行复产自救,改种其他作物等,减少经济损失。在漳北村,农户张元强正蹲在烟田里给烟苗填土。冻害期间,其烟苗尚在大棚中,并未受到太大损失,但由于二月低温阴雨天气不断,影响了烟苗长势,现在需要多加照料,补充营养。“这几年收购价一直上涨,去年超过10元。虽然今年涨到了13元,但是人工和肥料也在涨价。”张元强擦擦手上的泥,跟记者谈起了一年的务农计划,“租了6亩地,上半年种烟,下半年种水稻。算算账,有划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该镇准备推广“象牙粘”优质稻,其市场价可卖到8元/斤左右,比普通稻高出1倍多,堪称“摇钱稻”。提起农作物新品种推广,西河镇党委副书记黄明宏很是自豪。他说:“西河虽然是传统农业镇,但对新品种接受度很高,再加上政府通过一些政策鼓励和组织帮销,农户们都很积极。”据了解,去年当地推广试种的“水果玉米”走俏市场,短时间内销售一空。

  该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蓝苏华说,西河引进“象牙粘”近两年,稻谷米质好,市场销量好,大米卖到了广州、深圳等地。今年,该镇计划在东塘、北塘等村推广“象牙粘”,将原先200亩的试种面积扩大近10倍,达到2000亩左右规模,效益可观。随着“一村一品”战略实施及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香米示范种植基地、长寿食品加工基地建成,当地农业品牌效益、经济效益或将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