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多所医科大学牵涉“论文被撤” 省卫计委发声

26.04.2017  10:25

针对广东多所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涉论文被撤事件

日前,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国内107篇论文被德国著名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Springer)宣布撤回发表。这107篇论文发表于2012年至2016年之间,全部来自中国,撤回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

一时间,舆论哗然,“学术造假”“各方推卸责任”的评论充斥于网络。事实究竟是怎样?为何会出现这样大规模“同行评议造假”被撤稿事件?在此事件中,各方应当承担什么责任?从中得到什么教训?

针对广东多所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涉及此次论文被撤事件,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昨日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都做出了回应。省卫计委表示会对此次造假予以严厉打击,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则称:“今后会出台具体相关政策评价医生劳动。

【事件】

同行评审流程造假但不能说论文造假

4月20日,德国著名学术出版商施普林格称将撤回发表在《肿瘤生物学》上的107篇论文,并公布了涉事论文作者、单位等信息,理由是本次被撤回的案例中,作者提交的评审人建议中,使用了评审人的真实姓名,但假冒了评审人电子邮件地址,这让编辑以为文章发送给了真正的评审人。而刊物经过调查确认,这些评审人并没有对论文做过评审。不过,刊物也坦言,同行评议流程遭到恶意破坏,但并不意味着这些论文出现了剽窃和造假。

同行评议是指作者投稿之后,由刊物主编或编辑邀请具有专业知识或造诣的学者,评议论文的学术和文字质量,提出意见和判定,主编按评议结果决定是否在本刊发表。不同的是,在此次撤稿事件中,出现了由作者推荐同行评议人的情况。由作者推荐同行评审人是许多期刊认可的做法。

施普林格还表示,有一定证据表明,提供所谓语言编辑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在操纵评审流程上发挥了作用。中国科协发表声明时也提及了第三方机构的存在。科协表示,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

【医院】

已调查事件 有涉事医生还是道德模范

记者了解到,此次“论文被撤”事件,广州有多所医科大学及附属医院涉及其中。而名单一公布后,医院内部也炸开了窝,不少医院开始了内部调查。

有名单上的医生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懊恼。“医生也是躺枪啊。”连日来,新快报记者采访了广州市某三甲医院涉事医生,有一名涉事医生一接电话,连呼“冤枉”,称自己并不知道这篇论文曾发表在《肿瘤生物学》上。“是之前我带的一名博士生,写了论文,因为毕业需要发表论文,带了我的名字将文章发这刊物上了。我根本不知情。”这名医生表示,自己不知道论文发表的事情,更不知道论文在发表过程中中介帮忙找人评审造假。

而广州多家涉事医院管理者则向新快报记者表示:“内部已经着手调查此事件。”某家医院的管理人士还表示,医院对论文造假肯定是不会姑息的,而此次被撤论文的作者,有的是院内的老专家、教授,有的还是道德模范。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有的医生明明是外科医生,而此次被撤论文中却写了与基因相关的论文。“外科医生搞不熟悉的基因,不会写英语论文、不懂怎么发SCI,却偏偏打肿脸充胖子,怪谁呢?”有人士如是评价说。

【探因】

为了毕业晋升需在科学期刊发文章

为何要在《肿瘤生物学》发表论文?为何涉及的医生又那么多?为何要在发表流程中的“同行评审”中造假?

先不谈医生的论文本身有没有造假。”广州市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曹旭(化名)说,“硕士、博士毕业都需要发表论文,而国家医疗制度要求临床医生没有科研成果莫谈晋升。”他表示,住院医生累计工作满五年后,才有资格去竞聘主治医生,要求有一篇学术论文。主治医生的论文水平要求低一点,但一定是正规的科学期刊,即有国际标准刊号或国内同一刊号的、在新闻出版总署能够查询到注册的期刊。

而副主任医师的晋升比较严格,包括5个硬件:一个市级科研课题,3篇以上的学术论文,职称英语过关,计算机通过5个模块考核,通过国家高级职称考试(有效期2年)。

主任医师比副主任医师的要求更加苛刻,其中包括:省级以上课题第一负责人,重新发表4篇以上的论文(级别越高越好),重新参加国家高级职称考试,职称英语和计算机模块等。同时,要参加评委答辩会。

而《肿瘤生物学》影响因子(国际公认的期刊评价指标)在3.0左右,不高不低,在985、211高校一般都符合毕业、保研等条件,也是医生晋升时的加分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本期刊的发稿周期短,此前最快3-4个月就能发表,这对晋升、评级、毕业等来说很实用,而其他SCI同类期刊至少也要一年时间。

在国际刊物发表文章时,为了缩短评议流程,有医生平时也不认识什么国外的审稿人(《肿瘤生物学》要求须是国外审稿人),加上不熟悉投稿流程,正好有第三方提供这样的服务,于是有医生就顺便购买了这项服务。

  记者在微信圈搜索“代发SCI”几个字,搜到不少相关链接。

【调查】

SCI文章可包写代发要价万元起 代写、代发论文已成产业链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有高校和附属医院等单位将SCI论文引入科研绩效考核体系,论文日益成为评判科研机构、高校乃至医院最为重要的标尺,甚至晋升、考核、评奖或是选拨人才,都与刊发论文数量有关。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发表SCI论文却不容易,拒稿率可高达九成,而随着巨大的发表需求,发表论文也衍生出一条灰色链条。各个环节明码标价,收费更是万元起。

昨日,新快报记者打开电脑,输入关键字“代发论文”,能找到100万条以上相关链接。随意选择一个打过去,就会有工作人员拍胸脯告诉你,一切很简单,包在我们身上。而记者在微信圈搜索“代发SCI”几个字,同样出来不少链接,有QQ、微信号、电话等联系方式。记者致电一家代发公司,对方自称不仅可以代办在国家级和省级的刊物上发表文章,甚至连SCI也可以,甚至在文章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下,还能找“专业老师”负责润色、跟进。

对方表示:“刊发SCI期刊四区的包发收费,统一为13000元/篇。出刊之日起15日内,安排文章SCI检索,并提供文章SCI检索号。”当记者提出可否刊发至一区,对方称,一区价格大概在3万元以上,划不来,建议记者发在三区,只需15000元,“性价比比较高。

记者了解到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区、不同期刊,收费的标准也不一样。最高需要万元代写发,而最便宜的也需要3000元。对方称:“代写一篇全英文论文包括跟进杂志社要求到出刊,全流程仅需3000元,其实很划算了。

【部门回应】

广东省卫计委:

只要是造假都要予以严厉打击

针对连日来不断被讨论的“论文被撤”事件,广东省卫计委主任段宇飞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有关注到此事。”段宇飞坦承,在工作中也有发现医生“论文造假”事件,比如去年职称评定中就有发现类似情况。

有的(造假)还很严重,将整个论文复印,中间加上自己的名字,复印看不出来嘛……”段宇飞强调,对于职称评定中进行造假的行为要严厉打击,一经发现,会要求一段时间内不得参加职称评定。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论文被撤”事件,和之前评定职称时的“论文造假”不能等同,涉及的是同行评审造假,但段宇飞表示,只要是造假都是要予以严厉打击。

广州市卫计委:

会出台具体相关政策评价医生劳动

广州市卫计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胡丙杰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职称晋升体系管理权限现在主要在省里,对于基层,我们一直呼吁要看病为主,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做论文搞研究上,用医疗服务的质量,数量和群众满意度来评价医生的劳动。(对于论文与职称、晋升的相关问题)到时候会有具体相关的政策出台。

【声音】

有的手术做得很漂亮,但没写过什么高水平文章;有的科研能力出众,但临床经验不足

不能只通过一篇论文来评价医生的水平

刘申(化名)是广州市一所三甲医院的院长,他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肯定不能只用论文作为评价标准。因为有的医生在临床实实在在干活,但是他写不出文章的。”刘申认为,被撤销下来的论文只是小部分,通过科研成果来体现医生的价值和劳动是没问题的,不能只通过一篇论文来评价一个医生的水平,更不能允许造假。

刘申表示,自己所在的医院也会有医生临床经验丰富但在科研能力较弱,有的手术做得很漂亮,什么手术都能做,但就是没写过什么高水平的文章。有的科研能力出众,临床经验则有所不足,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年轻的海归医生身上,“因为中国的医生留学时大部分不做临床,都是在实验室做科研,回来后也是科研能力比临床能力强。

刘申认为,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相比厉害在哪里呢?只是多做几台手术吗?肯定还需要有一个考量系统。现在有人片面认为就是因为晋升要论文才逼得医生造假,这个论调是错的。一味地说评职称不考察论文和外语,也是不行的。“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综合考量也没有太大的偏差和错误。不学外语你看得懂外国文献吗?你能到国外参加交流吗?不能的的话肯定会影响到你的国家化水平。

发表SCI文章这事,其实让所有医生深恶痛绝!医生都是受害者,当然也有人从中获利,如果没有这个要求,医生可以将更多精力花在看病救人上,不用绞尽脑汗通过此来获得名和利。”昨日,广东省属医院一名30多年从业经历的科主任“野夫”(医疗圈网红)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天都收到公司代发论文的邀请,SCI文章他们也能代发。

野夫透露说,很多大医院都支持医生发SCI文章,“因为最终受益的是医院,每年都有各种医院排行榜,论文发表数多、级别高,医院名声好,排行榜会靠前,病人多。”而有的院领导、校长甚至都有参与论文造假,“有的专家连英语都说不利索,但每年都发SCI,而且影响因子都很高,其实都是研究生做的论文。有的高级别的专家,每年发几篇SCI,真是吓死人了。

为什么发SCI的积极性很高?野夫坦言,因为与名利挂钩。他说,有的医院按论文影响因子给予医生奖励,还可以以此拿到科研基金,学校、医院会将基金返还一部分给个人,拿SCI去报奖,奖励源源不断。

野夫表示:“做文章凭本事凭良心,国内的杂志也可以发,为何要逼自己打肿脸充胖子发到国外去呢?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要做这个事。自己有错在先,一点不值得原谅。”野夫说。

■行业意见

教育学者熊丙奇:

学术土壤与生态已经出了大问题

教育学者熊丙奇发表文章称,接连发生在中国学者身上的大规模论文被撤事件,已然表明我国的学术土壤与生态已经出了大问题。

2015年底,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具体包括:

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

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

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

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

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他表示,这“五不准”很严厉,也表明了中国学术界对学术造假“零容忍”的态度。可是,这和之前有关部门一再宣称要对学术不端“零容忍”一样,对学术抄袭、造假等行为基本没有什么震慑作用。

原因在于,就是遭遇撤稿之后,被撤稿的学者依旧安然无恙,最多被取消课题经费资助,学者所在机构并没有启动对其学术造假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学术处罚。

■专家观点

广东省卫计委原巡视员廖新波:

是撤错了就起诉,是自己错了就得反省

令人难堪的是,这107篇论文竟然都来自中国,我们学术界有勇气自查吗?”针对此次事件,廖新波接受新快报采访时表示,“百文被撤”再掀风波,无须再指责别人“歧视”,也无须叫屈,是撤错了就起诉,是自己错了就得反省。而他认同教育学者熊丙奇的观点:要把学术委员会建成最高学术权力机构……

廖新波还不无担忧地说,比107篇造假论文更可怕的,是SCI论文都能买。他坦言,一篇真正的SCI论文需要时间与精力的付出,在临床业务如此繁忙的情况下,一年能写出一篇SCI文章的医生凤毛麟角。有同行曾向他透露,代发论文价格不菲,令人瞠目结舌,而买一篇SCI文章明码标价,基础价1万元一分,最高也有10万元!

针对学术界、医疗界存在的追求论文发表数甚至不惜造假也要发论文的现象,廖新波直言不讳地指出,论文造假是没有正确处理论文与职称的关系。

统筹:记者黎秋玲   采写记者黎秋玲 陈彤 黄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