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大学?王迎军校长:蓄积改变世界的力量

07.09.2016  20:14

 

大学城校区主会场

  读什么样的大学?如何读大学?对每一个学子而言,都是重大的人生选题。2016年,6200名本科生、4360名研究生新生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读什么样的大学”,但“如何读大学”依然是很多新生困惑的问题。

五山校区分会场

  9月6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举行2016级新生开学典礼。学校党委书记杜小明,校长王迎军,常务副校长彭新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琪瑾,党委副书记余其俊,副校长朱敏、章熙春、党志,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美国工程院院士程正迪,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吴青华,国家教学名师韦岗、黄平,学校党委常委陶韶菁,校长助理吴业春、李正、张明、苏成、房俊东,各机关部处、学院负责人以及教师代表参加典礼。

王迎军校长致辞

  “在大学,努力蓄积自己改变世界的力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王迎军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在世界上的位置,直接明了地解答了同学们的疑惑:展望未来,格物致知的科学之真是一种力量;审视当下,诚意正心修身的道德之善是一种力量;回顾历史,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之美也是一种力量。

  科技创新正迅速而强有力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格局,王迎军希望同学们立足时代发展前沿,蓄积创新创造的力量。扎根在华工这片人才辈出的沃土,通过书本和阅读,通过思辨和审问,通过专业学习和科研训练,在广袤深厚的知识海洋中,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格,提升创造性能力。“只有这样,我们在做职业选择时,才会有更大的自主权和应变能力;未来,可能不会很远,我们在与机器人‘抢饭碗’时,才会具有更大的优势和胜算。”

  当前社会正处于深度转型中,王迎军希望同学们把握社会发展态势,蓄积温暖善良的力量。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涵养止于至善的人格理想,追求知性与德行的双重卓越;未来,在更广阔的天地,将华工人的温暖善良传递下去,展示人性的美好与光辉,激发更多的人向上、向善,支持和引领社会的文明、秩序与进步。

  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建设一流、服务国家的使命担当,一直激荡在华工人的历史血脉中。她希望同学们赓续华工血脉,蓄积家国担当的力量。传承前辈先贤的家国情怀,全面提升知识和能力,磨炼意志和品格,坚定志向和信念,把自己打磨成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的人,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最有生气、最具创造性的一支力量。

  王迎军用感性地话语为同学们打气:“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慌张。或许大学生活会有些模糊、紧张、混沌;然而,如果我们把格局和心胸放大些,把视野和眼界提高点,站在华工的肩膀上,你会发现世界虽然很大,但你并不害怕,因为你的内心充满力量、安静从容!”   

教师和学生代表

  先进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院长程正迪院士作为教师代表上台发言,阐述了对于大学和教师职业的理解。作为研究新材料的科学大家,他预测今后的二、三十年,新材料的诞生将极有可能会催生一次新的工业革命。他希望同学们能珍惜今天学习机会,懂得做学问先要学做人的道理,“立天地之正气,做儒雅之学问”。2015级生物学院博士生齐昊楠,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的胡锦亚分别作为老生、新生代表发言,分享了对于大学生活的体验、愿望。

杜小明书记为优秀新生颁奖

  典礼上,朱敏宣读优秀新生表彰决定和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作者表彰决定。杜小明在大学城校区为优秀本科生新生颁奖,邱学青在五山校区为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作者代表颁奖。

  开学典礼演讲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普遍欢迎,许多同学在典礼之后拥在校长旁边要求合影。来自软件学院的张光云表示,“在大学征程开始之时,我们听取了华工领路人王迎军校长的演讲,这不仅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华工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地位,更让我们认识到了世界的局势、变化、趋势,我们也得以明白知道,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华工人,是骄傲的、自豪的。校长的勉励、要求,将是我们在大学学习生活的巨大推动力。”很多女生更是迅速成为校长的“粉丝”,来自数学学院的甘桃菁羡慕地说,“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校长一般拥有知性之美。”(图/卢庆雷 许颖 臧江江 文/祝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