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为何最爱“送外卖”?
当今时代,大学生创业已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不过,智联招聘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大学生创业项目中,最流行的并非科技、金融等传统意义上的高技术含量项目,而是“送外卖”。(7月14日《新京报》)
单纯从数据来看,在中央倡导、政策辅助以及观念革新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大学生创业意愿占比明显提升,统计显示,一年以前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占比为3.2%,而现在增长到6.4%。这本是值得我们欣喜之事。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创业行为既不是投入科技、金融等高技术含量项目,亦非参与建构新型商业模式、新生产业结构,而是集中在送外卖、摆地摊、开网店这样的低技术含量的领域,委实令人惋惜。
社会之所以期待、鼓励大学生创业,不仅是希望大学生创业能解决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问题;更重要的,乃是希望大学生创业者以其较高的文化知识、技术能力以及较新颖、超前的思维方式,为我们社会的商业模式创新、技术附加提升辟出一条蹊径,由此推动整个社会工商业产业形态的转型与升级,助推我们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工商业格局向技术、创意密集型格局的革命性转变。
然而,如果大部分创业者都拥堵在送外卖、摆地摊、开网店这些既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又没有多少模式创新的领域中,仅仅以低廉的劳动力作为创业的支撑,这样的创业潮无法支撑起助推整个社会工商业产业形态转型升级的任务。这样的“创业”委实很难将其称之为创业,仅仅是利用课余时间赚取一点外快而已。
那么,大学生创业为何呈现出这样的状况?为何最爱“送外卖”?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一、创业的政策环境恐怕仍然不能令人乐观。创业,既是一项由民众主导的社会性行动,也是一项密切依赖官方政策环境的行政治理实践,创业的方向、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政策环境,简洁、流畅、贴心的服务性政策环境会使创业行为事半功倍,而繁琐、苛刻、冷漠的政策环境会使创业行为举步维艰。大学生创业呈现出当前的局面,恐怕离不开政策大环境中广泛存在的许多限制创业行为、扼杀创业意愿的因素。
二、国家及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缺乏必要的指导与协助。创业虽是创造性行为,但由于创业者普遍缺乏经验、资源、平台,国家及社会必要的制度与协助恐怕不能缺乏。尤其对大学生来说,如果缺乏社会必要的指导与协助,缺乏对他们创意的引导,缺乏使他们释放知识与技术的平台,在他们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他们之创业所能想到的,往往也不过以廉价的劳动力赚取少许外快而已。
三、当然,也不能排除当前大学生以及大学教育本身的问题。当前,我国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创新的力量与意识萎缩。在程式化中小学教育基础之上,在行政化主导之下,大学教育也难免雷同、僵化,知识传授照本宣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缺乏合适的渠道,大学千校一面,学生千人一面,校园文化异质性、多元化特征逐渐丧失,由此导致整个高等教育缺乏创新性,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大学生整体缺乏创新思维、开拓意识与独立精神,从众、跟风心态严重。在这样的教育生态下,大学生创业者无法释放出“创”的力量,无法提供“新”的业态模式,亦不足为奇。
综上而言,大学生创业者最爱“送外卖”,折射出国家、社会及教育的诸多缺失与问题。若要扭转这一局面,真正释放大学生创业可能为我国产业形态的转型升级产生的推动力,恐怕需要政府、社会、教育多方综合而持久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