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创业大赛如何激发更多创意
中国青年报5月22日第3版讯 (记者 林洁 实习生 何茜华) 5月18日,2014年“挑战杯·创青春”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落下帷幕,无论是在校的学生还是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业者,都有满满的收获。大赛已划上句号,但对于赛场上的许多大学生来讲,创业梦却没到达终点。这不仅是因为本届大赛首次设立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启动支持大学生创业股权交易平台,帮大学生解决集资难问题;而且还因为对于真正想要创业的团队来说,参赛不过是一个小插曲,他们的梦想将会继续。
资金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任何创业团队成立之初,如何吸收资金是每一个团队都要跨过的一道坎。
高校连锁咖啡品牌艾晨斯咖啡是13届毕业生吴志伟、陈晓亮、李敏三人创立的,如今艾晨斯咖啡已成为一个拥有三家连锁店的挂牌上市公司。回忆成立品牌初期,吴志伟说启动资金的筹集,仅仅是依靠队友们向朋友网、家里人等途径东凑西拼集齐的。
尝过苦头后,吴志伟团队对融资模式进行探索,并另外开创了两种模式:艾晨斯合伙模式和艾晨斯家族模式。艾晨斯合伙模式属于受托管理模式,艾晨斯家族模式属于直营变加盟的模式,这两种创新融资模式使得艾晨斯品牌吸收了更多的年轻投资人投资,并成功挂牌上市。
有很多大学生创业团队,初期并没有盈利,吸引不了投资人投资,更不要说挂牌上市了。针对这一问题,本届大赛与往届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主办方与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粤科金融集团联合,设立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启动支持大学生创业股权交易平台,为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年轻人创业提供解决资金困难的一个途径。
“资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的idea。”粤科风险投资管理副总经理田政武是这样与年轻创业者分享自己创业经历的。
“伟大企业的早期反而可能是那些看起来不那么靠谱的项目。”田政武认为,从风险投资的角度来讲,一个好的项目,好的团队是最稀缺的。借本届大赛之机,成立大学创新创业基金和创业股权交易平台,它们将会与想要创业的年轻人一起去寻找、去陪伴一个伟大企业的诞生。
营造适合大学生的创业环境
大学生的创业优势是明显的,然而,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却依旧是少数。相较于国外,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创业率仍然很低。让大学生不能卸下负担,去追逐创业梦的客观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社会没有营造出一个适合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环境。
社会的世俗目光,使得大学生不敢大胆放下担子去创业。同样是大学毕业后创业,如今已是广州火烈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的马朔道出了许多心里面有着创业梦,却没有去实现的大学毕业生们的心态:在社会的普遍价值观里,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着每个人要完成的事情。大学毕业生会一个接一个地面临几个现实问题——就业、结婚、买房子、建立家庭。可是,创业必定要花费许多时间,从而很可能导致无法完成各个年龄阶段该完成的事。这很可能招致来自社会、身边人不认同的目光。同时创业所承担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在这两个层面上,大学生创业的想法会被削弱。
大赛评审会副主任骞保民认为,设立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启动支持大学生创业股权交易平台,是营造一个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很好开端。
广东大学生创业股权交易平台的设立,大学生创业团体不仅能从中获得资金的帮助,还能获得金融工具的支持,迫使大学生的创新企业规范化。而规范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步。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建立在一个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下,能更有效、稳健、择优地运行下去。
骞保民认为,创业其实质便是创新,开设创业大赛、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启动创业股权交易平台,都是为了保护创新精神,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的工具手段。
创意源于生活
在大学生创业资金得到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好主意、好理念的重要地位更为凸显了。
“投资人他们看到的,肯定是我们所看到的,同时一定也看到了我们所没有看到的。”吴志伟认为这些“没看到的”便是一个能够盈利的未来。
在吴志伟看来,坚持一个有独创精神的项目理念是大学生创业的关键。结合咖啡店成本较低的因素,艾晨斯咖啡采用“产品精、服务优、复制快”的“微店”模式,结合“微信”提供微信外送、微信排队、微信支付等微信服务,进而以“投资小,成本低,回收快”的“微创业”加盟模式进行扩展。把目标制定在“高校咖啡”的基础上,这种创新模式结合咖啡店所宣传的正能量主题,很快就受到了许多大学生的喜爱。
本次大赛中,大学生们的创意五彩纷呈。在闭幕式上,三组不同的创业团队进行了公开答辩。有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的阅捷胶囊内镜阅片系统,从胶囊胃镜的使用到其阅片软件上采用了一体化的运作模式;也有广东工业大学的污水处理工业项目,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污水解决方案。
华南理工大学 的周雨团队也是本次闭幕式上公开答辩的团队之一。身为法学博士的周雨与他的团队创办的是“找公益”平台项目,该项目着眼于整合社会各界的公益团体,为想要做公益的人与公益团体之间搭建起桥梁。
谈起该项目的创意源泉,始于2009年他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经历。5年前,周雨到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此过程中,周雨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标——公益助学。走访调研,进行募捐,帮助200余名学生重返课堂。在这过程中,周雨认识到“社会上可能不缺乏爱心,但是却缺乏献爱心的正确途径。”于是,就萌生了整合公益团体资源的念头。
“找公益”平台注册成本两万元,收入大部分来源于广告和捐赠。周雨说,如果能够争取到基金并在股权交易平台中挂牌,就能有更多的资源把平台壮大。但是,周雨坚持,盈利不是最终结果,他们不会抛弃“低成本、高差异”的理念,在平台发展前期会专注把公益贯彻到底。
把创业当做是一种生活常态
周雨说,他们并不是为了参加大赛才办“找公益”平台项目的。在他看来,大赛反而成为了“找公益”平台的一个宣传途径。
周雨介绍,“找公益”平台的运营团队只有9个人,但平台内的公益团体却遍布全国各地。周雨把团队成员集中在高校内,让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平台运营技术相结合。以学生为主的团队,既要兼顾课业,又要抽空运营平台,时常为了工作而熬夜。未来,周雨还计划把整个平台定位在“网络公益+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监督评价”的模式上,为用户增加公益团体满意度评分板块,把献爱心成果及时反馈到用户手上。
论坛嘉宾之一,“妈妈说”创始人马云谈到,创业要置之死地而后生,要有扛得住失败的胆量和勇气。15年前,马云还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他放弃了研究生学位,毅然投入到自己的“创业梦”当中。可是出师未捷,他的第一次创业失败了。出于对自由的喜爱,马云再次选择创业路。从第二次社交网站到如今“妈妈说”社区网站品牌,马云说,到现在,他依然不会放下戒心,每天做好迎接“企业明天就会倒闭”的心理准备。
“不会把公益当作一个职业,更不会把它当作解决生存问题的途径。”周雨和他的团队伙伴有着一致的观念,把“找公益”平台的创建和维护当作实现自己梦想,传播爱心的手段,把创业当做生活的一部分。
嘉宾田政武谈到,创业中最苦的就是坚持,当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遇到新问题时,从中找到乐趣。“快乐了又何须坚持?”
据悉,本届“挑战杯·创青春”创业大赛共有来自92个高校的1065件作品进入省级评选,331件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其中,创业计划竞赛作品242件,创业实践挑战赛作品43件,公益创业赛作品46件,参赛高校和参赛作品为历年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