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打暑期工为何屡屡受骗?

01.08.2014  13:33
暑期刚到,在韶就读的大学生小尹通过网络找到一份话务员的兼职工作,并很快接到通知前往公司上班。

 暑期里,在街头派发宣传单的大学生。见习记者 潘俊宇 摄

  暑期刚到,在韶就读的大学生小尹通过网络找到一份话务员的兼职工作,并很快接到通知前往公司上班。

  “负责人给了我几张写有密密麻麻电话号码的纸条,让我一个个打过去,告诉对方中奖了,是价值499元的触屏手机,然后询问地址,送货上门……”小尹告诉记者。“当时感到很疑惑,实际工作是推销员而不是话务员,后来我发现这家公司是以次充好销售杂牌手机,存在欺骗性质,于是做了几天我就没去上班了,但对方以试用期为由,克扣了我百余元工钱。”他说。

  相比小尹的遭遇,小陈就更惨了。同样是通过网络找到一份暑期工,中介机构宣称不收中介费,但要求小陈填写信息表,内容包括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重要个人信息,小陈毫不犹豫就填了,殊不知,他的满心欢喜换来的却是“苦果子”。

  “第二天我收到一条带有验证码的银行信息,几分钟后中介机构打来电话,说需要这个验证码来确认银行卡的身份信息,当时没多想就给了。”小陈向记者描述。岂知,那是修改网络银行密码的验证信息,由于一时疏忽,自己账户里的800多元钱不翼而飞。之后,小陈再给中介机构打电话却已是空号……

  除了个人打工受骗,也有一些大学生集体被“卖猪仔”。近期,我市某高校大学生小宇等45人通过一家中介机构一起到佛山市南海区的一家玩具厂打暑期工,万万没想到还没开始干活就陆续被赶出了厂门。

  “当时中介承诺,工厂包吃包住,月薪2000多元,干到8月底就可以结算工资回学校。然而,进厂后才知道,厂方要求干到9月28日才能走。”小宇向记者诉苦道。无奈之下,小宇等人打电话给中介要求退回350元的中介费,但被拒绝。后经证实,厂方也被中介忽悠了,而且当时并未与中介机构签订任何招工协议。目前,佛山南海区人力资源局已介入调查此事。

  从以上案例可见,大学生打暑期工很受伤,要么被骗押金,要么试用期给雇佣者白干活,要么被“黑中介”乱收费,等等,而且稍不留神还可能被骗入传销窝点,金钱、精力俱损,甚至生命安全都成了问题。

  触目惊心:黑中介无所不用其极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很多正规单位都不接受暑假短期打工的大学生,大学生自己上门寻找打工机会屡遭碰壁,只能通过网络广告、中介机构找工作,这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

  按照规定,正规的职业介绍机构必须有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物价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和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三证”缺一不可。而“黑中介”大多“三证”不全,且又往往打出“高薪”、“工薪日结”等诱人的字眼招摇撞骗。

  那么,目前我市究竟有多少中介机构从事这一行业?这些中介机构靠谱吗?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一般而言,市区的中介机构基本上都能做到合法规范经营,但在郊区则是另一番景象。据大学生小张介绍,在韶关学院附近有多家“黑中介”为学生提供兼职信息。“要通过这些中介找兼职首先要交入会费,从50元到数百元不等,我虽然也交了会费,可是大学四年都没介绍过一份兼职工作给我。”小张说,“有些学生从中介获得偶尔数天的兼职,过后却发现该中介克扣大部分工资,例如商家给每人1天100元,实际上兼职者只拿到了30元。

  记者在韶关学院附近找到了一家被学生称之为“黑中介”的机构,并以学生放假找兼职为由照着门上留下的电话号码打过去,对方作出了回应:“请问是会员吗?如果不是需要交50元的入会费,保证一定会有兼职工作。”记者又问:“你们是专门的中介机构吗?”“我们不是专门的中介,只是跟一个广告公司合作,介绍一些兼职工作。”对方答。

  还未介绍工作就要收取中介费,基本可以断定,这是一家名副其实的“黑中介”。

  调查中,记者发现,网络上的中介机构就更加混乱。在某知名大型招聘网站上,记者输入“学生暑期兼职”字样进行搜索,结果发现仅韶关地区一天内新发布的招聘信息就有近百条,这些信息大多打着“高薪”、“在家就能赚钱”等字眼。

  找暑期工真有这么容易吗?带着疑问记者随便点开了其中一条招聘信息,屏幕上很快弹出:(江苏省)常州某抛光材料有限公司,日薪180元,工资每天下班结算。但信息中并未提及做什么工作。随后记者通过网络与该公司客服取得了联系,对方直接让记者加QQ号码细聊,于是记者照办。很快,一个名为“08号晓妍”的客服给记者发来了信息,开口就问记者是否开通了网上银行或支付宝,并发来消息称:“请在自己的网银或支付宝上存600元的流动资金,并截图发给我们,你的工作是在网购网站上帮他人代拍宝贝,每次可获得30元的酬劳。”对方还声称,“先拍完付款了,事后会把本金和工资一起打回给你……

  见此情景,记者颇觉蹊跷:远在江苏常州这家公司,怎么会在韶关招聘?而且公司是做抛光材料的,却让应聘者做代人拍宝贝的工作,而且未工作就让应聘者存入流动资金……显然,这又是一个骗局!

  记者了解到,韶城市区的中介机构大多数还算规范,这主要得益于我市有关各方多年来坚持开展清理整顿专项行动。据了解,今年3月,全市有关部门组织检查职业中介机构60家、用人单位285家,均未发现未经许可和登记擅自从事职业中介、违法招用工活动的行为。

  专家支招:及时投诉举报很重要

  鉴于大学生频遭打工陷阱,记者就此专门采访了市劳动监察部门的负责同志。他认为,大学生打暑期工受骗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加之,对暑期工表现得过分热情,又基本不懂得维权,这就让不法分子有了可趁之机。

  该负责人还透露,大学生打工受骗后极少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更少有人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此,他特别提醒大学生:对社会上各种招聘广告要认真分析,仔细辨识;应聘时要和用工单位签订劳务合同,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据理力争;用工单位向招聘者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抵押金等是违反有关规定的,应聘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

  劳动部门还建议,大学生应到正规的劳动力市场寻找适合自己的暑期工作,比如参加劳动部门举行的免费招聘会等。若在其他中介机构找工作,可要求对方出具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介许可证。

  记者采访中还注意到这样的情况:由于在校大学生假期打工并非一种正式就业行为,所以在国家现有相关法律规定中,对“暑期工”保护的表述并不清晰,一些无良中介正是钻了这个空子而肆意盘剥。

  “大学生打工受到不公正待遇应大胆维权。”广东天行健律师事务所的张雪华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建议,大学生本人首先要注意收集证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录音、录像,最好拍下用人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内容。其次,在签订书面协议时,双方还应约定工作时间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及其支付方式、劳动条件等。这样,在维权过程中才能赢得主动。“如果发生被骗、拖欠工资等侵权情况,大学生应及时向劳动、公安等部门投诉举报,寻求保护。”张雪华说。

  记者手记:为大学生打工撑起“保护伞

  大学生打工受骗事件频发,已引起了有关部门以及全社会的重视。而要避免这种现象发生,除了打工学生本人须提高自我识别和防范意识外,家长、学校、中介、劳动监察、公安等部门加强联动尤为重要。

  首先,大学生要增强分辨能力和运用法律维权意识,切勿轻信“来历不明”的小广告;对网上招聘信息更要慎重对待,三思而后行。

  其次,学校、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假期做兼职的情况,加强对大学生假期安全管理工作,对学生假期去向要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建议各大高校应适时建立暑期打工规范化制度,比如通过校企合作、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培养合同等形式实现互利共赢。此外,实体和网络的职业中介机构自身应做到合法经营,对招聘信息要把好关;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关注、处理大学生暑期兼职过程中的权益受损事件,对职业中介机构都要规范其市场行为。

  更重要的是,有关部门要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把在校大学生打工纳入劳动保护范围,督促用人单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总之,只有各方形成合力,为大学生打工撑起“保护伞”,方可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暑期打工受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