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大讲堂112讲: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大学生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

16.04.2015  17:41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创造者。除了掌握科学知识外,素质的提升与能力的培养也是人生中的一门必修课。

为了加强我校大学生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4月15日,由学生处与校团委共同主办的白云大讲堂112讲在儒学堂隆重举行。特邀广东商学院政治与教育学院院长刘苍劲教授作题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大学生的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的专题讲座。200多名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刘教授从教育体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经费投入和教师素质这五个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向我们阐述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应建立独特的、科学的、创新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应灵活多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这不仅能让大学生提升自己、开拓技能,还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并列举了世界高等教育大学的成功案例。

谈及影响大学生素质提升的新变化,刘教授指出,当代大学生群体已经开始从单一层次向多层次转化,从当初单纯的受教育对象倾向于教育消费者。他们的理想迷离、信念淡薄和诚信缺失强化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弱势倾向,从而使群体中出现的情感迷茫和网络撒野倾向正在向极端化、违法化方向扩散。因此,提升大学生的素质,加强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刘教授认为,影响大学生素质提升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价值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二是社会信仰缺失因素的影响;三是国际因素的影响;四是个人因素的影响;五是大学生发展不平衡或就业不理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增强社会信仰,这体现了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于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素质与品质,刘教授向同学们详细列举出30多个方法与途径,如高度的自信心,必胜的信念,善于学习追求进步,高度的胆识和智慧,勤于思考和总结,善于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注重提高工作效率,学会分享一切快乐等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有高度的自信心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因为自信心会使人变得更加勇敢,能让人以一种轻松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顽强的意志则能使人排除万难,在困境中不屈不挠,从而走向成功。刘教授认为大学生素质提升的重点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的提升,包括哲学知识、文学与写作知识、地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美学与艺术学知识等;二是能力的提升,包括思想品德素质、创新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语言与口才表达素质、写作素质、审美素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素质、计算机网络文化素质、礼仪与形象设计素质等;三是做好职业规划,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营销自己,搞好个人职业规范,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等。讲座最后,刘教授引用了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战乱时激励本国大学生斗志的一句经典名言来激励大家: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前进是我们唯一的坐标。

刘教授的讲座风趣幽默又发人深省,让大学生们懂得了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提高的重点与方法,为同学们的健康成长指明了道路。

 

刘苍劲,教授, 中共党员。1997年3月调入广东商学院科部工作,2003年评为教授,2005年评为硕士生导师。从1999年开始先后担任广东商学院人文社科部主任、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政治与教育学院院长,学术兼职主要有: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广东华南经济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共广州市委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市新闻学会副会长等。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独立或合作完成专著、论著、教材37部,1项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三等奖,主持完成和参加国家级、省部市级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人文社科项目8项,主持地方政府与企业委托项目5项。被评为广东省高校学科十大名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