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女大学生课余打多份工:不想依赖资助(图)
去年大河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受助学子赵妮妮
记者李晓敏实习生马一禾
本报讯再次联系上赵妮妮时,她刚刚上完课。电话中的她,健谈、开朗、活泼。她说,对于她来讲,大学生活是向她打开了另一扇大门,她的世界也因此丰富起来。
赵妮妮在大学里的专业是学前教育。“现在的留守儿童、单亲儿童很多,小孩子也会有心理问题,就像小时候的我,我想学习这个专业,给他们帮助。”赵妮妮认真地说,她现在学的有教育学、心理学、声乐、舞蹈等课程,“很喜欢这些课程,上课觉得很快乐。”
和很多新生一样,赵妮妮一到大学,就报了学生社团,“援孤社”是她报的第一个社团。每到周末,社团会组织大家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阳光村”等地方义务劳动。
“什么样的孩子都有,很可怜,那么小就被遗弃了,看着心里觉得难受。”谈到在福利院见到的孩子们,妮妮的声音有些低沉、哽咽。她在福利院给“小不点儿”洗尿布、喂奶粉,给大孩子讲故事、辅导功课,“只要能做的,都会做。”妮妮说,有时候也会觉得累,可是,“被需要,觉得也是一种幸福。”
大学里,妮妮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每天中午,妮妮最爱的午餐是4元套餐。“我不怎么爱吃肉的,4元套餐也很好呀,这一年,我都吃胖了。”
课余妮妮会去做家教、发传单,“不想总是依赖资助,想自己挣钱。”妮妮说,抱着厚厚的几摞传单去发,跑一天能挣45元钱,“就当锻炼身体了。”
新乡离家不远,妮妮每隔两个月会回家看看。“妈妈一个人在家,不太放心。”妮妮说,家里没有电话、手机,平时只能打电话给家附近的堂哥,堂哥去家里看看妈妈,给妮妮报个平安。
每次回家,赵妮妮会买些小面包之类的零食带给妈妈。智障的妈妈神志不是特别清楚,可是,对于妮妮的爱却从不“迷糊”,她不舍得吃那些零食,最后又都给了妮妮。
暑假要到了,妮妮说,正和室友商量着一起去打工,“想多挣些钱,一部分当生活费,一部分给妈妈买好吃的。”妮妮说。
(图片由赵妮妮本人提供)
阳光学子档案
姓名:赵妮妮就读学校:河南师范大学人物回顾:鹤壁淇县人,出生后即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她,在高中时,又遭遇养父去世,留下一个智障的养母和她相依为命。不过,自强懂事的她,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去年高考后,她最大的愿望便是,上大学,然后找份工作,给年迈的养母撑起一个“可爱的家”。
(大河网-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