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赴山区支教收获成长
支教大学生与山区的孩子一起上课、玩游戏。
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不求回报地教给山区的孩子,这种友善成就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美好。参加暑假“三下乡”支教活动的大学生在谈起支教经历时都表示,他们在充实孩子们暑期生活的同时,自己也在收获成长。他们还呼吁,希望更多的大学生在自己的心里留一份空间给那些需要关心和帮助的人,积极加入到暑期支教队伍,成为下一个带动者。
●本报记者 李少凤
见习记者 黄 焱 实 习 生 杨锦钰
彭耕: 支教传递经验和感悟
“我认为一个人必须对社会有输出,而作为学生,参与公益事业是最可行的方式。”本着这份信念,来自湖南的彭耕成为众多来梅支教队伍中的一员,他就读于北京大学药学院,准备升读硕士。在师兄的推荐下,他报名参加了粤港澳联合夏令营,来到梅江区嘉应中学为准高二生开展拓展课程。
在支教期间,他担任灾难医学、逃生、小创伤处理、心肺复苏等课程的讲授。“这些医学常识用实际演示的方法会更生动。” 开课的第一天他们便组织了趣味运动会,在和学生们一起参加跳大绳、三人四足的过程中双方的关系迅速升温。“跟这些学生在一起,自己也觉得年轻不少。”彭耕笑道。但他觉得更为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人生感悟传递给学生。“我们就像朋友一样,希望我的正能量对他们有帮助。”
支教感言
“支教开阔了我的视野。不同地方不同文化的人聚在了一起交流经验,丰富了知识,还提高了我的医生专业素养。支教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我遇到不同的学生,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晓琼: 支教圆我“教师梦”
“站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教师”,一直是兴宁女孩晓琼的职业理想。但读大学时选择了医学专业,这意味着讲台离她越来越远。“虽然以后不以教师为职业,但无论如何想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就读于中山大学的晓琼在学校的海报栏上了解到学校组织第十三届“北塘计划”英语夏令营后,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北塘计划”的支教地点就在大埔县西河镇北塘红军小学,晓琼担任五年级一个班的英语教学。为了增强课堂互动性,晓琼和搭档绞尽脑汁,为每节课设置主题,围绕主题以活动的形式展开课堂,寓教于乐。比如,主题为“职业”的课程,晓琼便设置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拿到“花”的同学,需用这节课学到的有关职业句式和词语造句。晓琼坦言,虽然每天要准备三个主题费神费力,孩子淘气起来也让人头疼,“但只要学生喜欢她的课,一切都值得了”。
支教感言
“支教生活圆了我的‘教师梦’。支教期间,有苦有累,有汗水有欢笑,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当一名教师的不易。”
浩林: 支教充实了我的人生
浩林就读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该校每年都组织“三下乡”支教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方式。浩林毅然报名参加,此次被分配到湛江市遂溪县第一中学支教,教准高二生摄影。
“为了丰富上课内容,队员们连续几个晚上制作课件,录制教学视频,还加入动漫元素。”浩林和队员们先让学生拍摄自己喜欢的题材,收集起来在课上集中展示。教学内容上主要教学生用专业的手机软件修图和户外实战拍摄。在听完构图技巧的讲解后,浩林带学生实地采风,在熟悉的地方拍摄陌生的风景,最后还把学生的作品制成了图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致高涨,提出的问题很多。学生喜欢这个课,我也很开心,感觉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浩林笑着说道。
支教感言
“支教期间,我们在湛江遇到今年最强台风‘威马逊’。让我感动的是,台风到来的第二天,学生一大早就冒雨来看望我们。支教队伍离开时,学生便骑着自行车在后面一直追。那一刻,我坚信参加支教,充实了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