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起听一听——录音型诈骗电话大起底(一)

29.06.2016  00:12

电信诈骗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其中包括有“录音型”诈骗电话。此类诈骗电话通常会利用群呼的方式,冒充银行、通信、邮政、快递、社保、财政等单位客服,播放预先录制好的提示语音,引导群众按提示转接到人工服务,继而诈骗分子再通过人工对话步步设套、环环相扣,诱骗群众转账汇款,危害性极大。广州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中心通过分析近期电话诈骗警情,筛选出一些诈骗电话录音,将一连几期向市民发布录音型电话诈骗的防骗小知识,请广大市民接到此类录音电话,提高警惕,慎防被骗!

录音1(包裹无人签收):中国邮政,您有包裹投递三次无人签收.wav


录音2(座机或宽带异常,将停机):座机及宽带出现异常情况,将停机.wav









广州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中心研判发现,

这些警情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作案形式上,不法分子通过境外租赁服务器并在境外专门雇佣人手通过互联网平台与传统通讯网对接,以“群拨群呼”形式寻找目标,诱骗目标上当。同时,另一批“线下”人员则守在银行ATM机旁边,负责随时转取赃款。

在诈骗手法上,不法分子使用改号软件将来电显示改为通讯服务、邮政快递、金融保险、行政司法等部门的服务电话,宣称事主的身份信息已泄露被利用,涉及其他城市公安机关正在侦办的案件,事主银行账户可能涉嫌洗黑钱等严重违法犯罪活动,有关资产将被冻结。如事主要证明清白,则需要按提示,将银行账户的现金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核查保全。

同时,不法分子揣摩事主心理手法纯熟,一方面“忠告”事主不要与他人沟通,另一方面通过长时间与事主保持通话来阻止事主与他人沟通,有的还要求事主及时烧掉汇款单据。

从受害对象看,既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既有男性也有女性,既有高学历高收入人员也有低收入人员,遍及社会各个阶层与行业群体。每一个电话使用者都有可能接听到录音型电话诈骗,成为潜在的被侵害对象。

蜀黍提醒

广州市公安局反电信诈骗中心提醒广大市民:不管不法分子如何变换花招,最终目的都是要求将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不法分子通过境外语音电话实施诈骗的关键词是“电话欠费、信用卡透支、邮包涉案、个人信息泄露”等,广大市民务必提高警惕,如有疑问,及时拨打110报警。

广州警方再次强调: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有严格的办案流程,不可能通过电话指引市民进行银行账户的转账汇款操作,更不存在所谓的国家机关开设的“安全账户”。市民在接到类似短信与电话时,要冷静判断,及时报警。对于陌生来电,做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发现可疑及时拨打110电话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