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岭村保护规划通过 古塔祠堂韵味浓

04.07.2014  12:32

大岭村大魁阁塔和塔前玉带河上的龙津桥。

大岭村两塘公祠的蚝壳墙。

村内池塘荷花盛开。

        广州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保护规划通过 新建筑限高12米

        保护原则:

        全面保护、原真维护、适度发展、渐进改造。

        规划范围:

        核心保护范围:6.29公顷,为传统历史风貌集中展现地段。

        建设控制地带:13.03公顷,确保历史风貌和特色完整性。

        村内文物:

        19处,其中市级文保2处——龙津桥、大魁阁塔,此外还有区级文保2处、登记保护15处。

        文/记者杜娟、张晨

        通讯员穗规宣

        图/记者黎旭阳、陈忧子

        “蛎江涌头,半月古村”,有着800多年历史的番禺大岭村是典型的岭南水乡,也是广州第一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昨日,在广州市副市长王东主持召开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上,大岭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获通过,古村保护有了“护身符”。

        现场探访:

        鱼骨街巷连水脉 古塔祠堂韵味浓

        大岭村位于番禺区石楼镇西北部,东邻莲花山、西邻京珠高速、南邻石化公路。本次规划范围为大岭村中约、西约建成范围,面积约19.32公顷。村子背山面水,前有风水堂(荷塘),后有风水山(菩山),还有大岭涌、蛎江涌水脉环绕,整个村落呈现半月的形状。

        村里还有形制完整的历史村落格局,以龙津街、升平街为主线的鱼骨状街巷格局完整,并与蛎江涌水脉相连,形成“蛎江涌头,半月古村”的传统历史格局。建筑主要是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多处运用灰塑、砖雕、石雕等传统工艺,建筑精美朴素,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

        龙津桥:番禺最老石拱桥

        昨日,记者前往大岭村一探古村风貌,夏日的午后,整个村子静谧安详。据一位陈姓村民讲,该村因紧邻菩山,曾名菩山村,明嘉靖年间改名为大 岭。神奇的是,这个小村子在清代出过1个探花、34个进士、53个举人,9品以上官员达100多人!曾经的“进士村”如今通过村内遍布的古塔、祠堂彰显着 曾经的沧桑感。

        在村口显宗祠门前的玉带河上,有一座番禺最古老的石拱桥龙津桥。它建于康熙年间,是由红色砂砾岩建成的一墩两孔拱桥。桥墩两侧有较罕见的分水脊,既防止船只冲撞,又可减少水对桥体的冲击,十分科学。

        玉带桥右侧的显宗祠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距今有500年历史,整个建筑呈天井结构。祠堂的梁柱以木雕装饰,上面的人像、图案、飞禽走兽,栩栩如生。

        菩山第一泉 泉水可直饮

        而显宗祠斜对面一河之隔的文昌阁则是一幢三层砖塔,又称大魁阁塔。它建于清朝光绪10年,塔高约20米。走出显宗祠,沿着玉带河边前进大约 500米,在菩山东北方的山脚下,便是菩山第一泉。该泉属于自然沙滤山泉。泉眼旁边,几个村民正排队接水。村民说,泉水基本不用处理就可饮用。

        在泉眼旁的石碑简介上,记者看到这样的介绍:清光绪17年(1891年)辛卯科进士陈维湘在山泉旁岩石斜坡上题字刻石,中间刻有“菩山第一泉”五个隶书大字,此泉因此得名。

        上万蚝壳砌成公祠外墙

        深入村内,颇负盛名的祠堂要数两塘公祠,据村民称:其建于明永乐年间。其外墙用上万只蚝壳堆砌而成,梁枋以木雕装饰。公祠门前的一棵菩提树 尤为珍贵,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树高超过15米,直径有1米,树荫约60平方米,成为现在番禺境内历史最长久、树形最大的菩提树。

        如何保护:

        核心保护区内

        不得新建扩建

        保护规划设立了6.29公顷的核心保护范围,是大岭村传统历史风貌的集中展现地段;还有13.03公顷的建设控制地带,确保大岭村历史风貌和特色完整性;此外,在村域以外,还设立了64.53公顷的环境协调区,主要保护大岭村周边自然地形地貌。

        在核心保护区内,规划要求除确需建造的建筑附属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不得擅自新建、扩建、取消道路,应保持鱼骨状的道路格局与景观特征。

        目前村内95%以上的建筑是1~3层,少量为4层,传统建筑大部分不超过10米。在建设控制地带,建筑密度不得超过50%,容积率不超过1,新建建筑高度不超过12米,鼓励传承和创新根植于当地传统和特色的岭南建筑风格,鼓励使用当地特色材料和传统工艺。

        两大焦点:

        建筑可否分级保护?建议由区里挂牌

        对于具体建筑,规划提出了建筑分类保护与更新的原则。在19处文物的基础上,本次规划推荐历史建筑23处,推荐传统风貌建筑91处,分别提出保护、修缮、改善、保留、整治五类保护更新策略。

        昨日,名城委专家提出:推荐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都需要挂牌,不要所有的历史建筑都由市里公布认定,也可以由区里认定,历史建筑也可像文物一样分级保护,更好地做到应保尽保。

        历史名村怎发展?鼓励村民保护利用

        规划提出,在保护大岭村历史风貌的同时改善乡村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规划提出合理配置社会停车场,除了保留1处现状1008平方米的社 会停车场外,还建议另增1处停车场。保留现有村卫生站、村委办公楼、幼儿园、大岭村小学、公共厕所等,并将根据旅游发展需要适当配套旅游服务设施。

        会议提出,应做分类的名村保护利用研究,除了保护规划外,还要又保护又利用,鼓励和引导村民主动做好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