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告诉你“不一样的东莞”

02.04.2015  11:53

第三度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东莞,再一次吸引了外界的众多目光。

东莞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曾几何时,“血汗工厂”、“文化沙漠”等说法,让东莞人觉得“很委屈”。最近,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东莞又因去年部分娱乐场所“涉黄”整治而再惹争议。

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不同的东莞。一年多前,东莞发布的城市形象宣传短片《Hello,东莞》,让很多人惊叹“很有国际大都市范儿”。对于外界而言,东莞只是一座城;但对于东莞市民而言,这里是他们的家园。个中味道,他们最能感知和体味。近日,南方日报记者走读东莞,通过从生态、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大数据”,重新发现“不一样的东莞”。

生态东莞

每2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公园

东莞的森林覆盖率目前已达到了37.4%,拥有十大森林公园、五大自然保护区、13个湿地公园、1071个公园和广场以及923.5公里绿道。按照东莞2460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换算,东莞平均每2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公园或广场,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

东莞总面积340.25平方公里的十大森林公园全部免费对外开放后,每年来这里的游客更是从最初的几百万人次,增加到1500万人次,仅2015年春节期间就接待游客103万人次。

案例

水乡美景重现引来白鹭成群

“水乡生态场景又重现了。”阳春三月,曾在东莞奋斗多年的老朱带着妻女,回到东莞麻涌镇的华阳湖湿地公园度假。这里曾是鱼米之乡,因工业发展一度被严重污染。经过整治,这里引来白鹭、白鹤到河边歇脚,孩童寻觅田螺、蚬、小虾、小鱼……

东莞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属于东江北干流和南支流流经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后来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废水、废气的排放量占全市的60%。2012年开始,东莞市把整个片区列为示范点和试点,积极探索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模式。东莞坚持多举并行,实施重大招商项目统筹布局,严控土地无序开发利用;对水、土壤、大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等进行综合治理,坚决清退高污染生产环节,还原水乡优美自然风光。

文化东莞

去年购书量排全国城市前十

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介绍,当当网大数据显示,东莞2014年购书量470多万册,挤进全国非直辖城市榜单前十。2014年东莞图书馆总分馆流通人次达713万,外借册次396.1万,东莞市图书馆年借阅量排名广东省地级市之首,仅次于广州、深圳之后。

全市的20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从不沉睡,每天不间断地迎着来来往往勤奋阅读的市民。其中,面积680多平方米、藏书4万多册的东莞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新装修后受到市民的欢迎,春节的10天假期时间里,就收获了4万多人次,被借走了1万多册图书。

此外,2014年东莞电影票房达3.55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44%,居全省第三、地级市第一。东莞实现了村(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公共图书室、公共电子阅览室、文体广场全覆盖;健身场地和设备配备达标率达到100%;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1670平方米。

案例

地产精英辞职创办少儿读书公益机构

去年初,吉林大学文学硕士孙相宁毅然从一家地产公司离职,注册成立了一家非盈利民间组织“春田公益服务中心”,辅导少儿的阅读和写作。

孙相宁说,从2004年打造“图书馆之城”开始,东莞系统推进“全民阅读”工程,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城市阅读氛围。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从何入手来引导小孩子读书。因此,她创办少儿读书公益服务机构,希望引导小孩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和写好作文,引导家长一起阅读,营造更浓郁的读书氛围。住在东泰花园的一名母亲平时太忙,没有时间陪读,偶然让小孩参加了孙相宁的读书分享会,意外地发现小孩浓厚的读书兴趣和灵性,感到惊喜和感激。

创新东莞

755家高新企业领跑全省地市

“东莞制造”的实力远远被外界所低估。2014年东莞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55家,居全省地级市首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7.6%,对全市出口增长贡献率为47.3%。2014年,东莞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计达到2.25%,连续六年快速提升;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居全省第四、第三位。

全市引进22个省级创新科研团队和8个市级创新科研团队,组建31个省部产学研示范基地、10个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21个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周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东莞广泛集聚创新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

案例

六成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

“东莞制造”还在靠“人海战术”?仍是贴牌代工低端产品?去年以来,东莞全面启动“机器换人”计划,目前全市已有六成工业企业陆续开展“机器换人”。3月24日,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在东莞揭牌,为东莞机器人产业发展抢占了先机。

这些都颠覆了外界对东莞的传统印象。据悉,东莞将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1+N”系列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引导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并以“机器换人”、“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为抓手,力推“东莞制造”转型升级。

爱心东莞

548名“东莞好人”

成为城市名片

2014年,东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好人推选和褒奖力度,共有117人获评“东莞好人”,其中东莞户籍占71.8%,非东莞户籍占28.2%。

3年来,全市累计评选发布“东莞道德模范”、“东莞好人”、“最美人物”超过630人,其中“东莞好人”548名,17人荣获全国、全省道德模范(好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