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以五个“坚定不移”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4月27日,大朗镇委书记谢锦波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 程永强 摄
东莞时间网讯 (记者 李健武)随着国之重器——我国首台散裂中子源的建成,作为项目所在地的大朗镇,吸引着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我们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努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朗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近日,大朗镇委书记谢锦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坚定不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以城市升级引领产业转型发展。
过去一年多,大朗打造出全省首个“彩色之城”, 为美丽东莞建设提供了“大朗方案”和“大朗经验”。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张蓝图绘到底。循着“新时代·新征程·新大朗”的路线图,大朗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决战决胜的新姿态、奋发作为的精气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奋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品质之道 城市升级引领产业转型发展
过去一年多来,大朗打造出全省首个“彩色之城”,极大地提升了“织城”的“颜值”和“内涵”,城市建设成效明显。
“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产业、什么样的人才。”谢锦波表示,大朗将通过打好“三张牌”巩固和提升城市品质,以城市升级引领产业转型发展,为美丽东莞建设贡献“大朗力量”。
谢锦波介绍,大朗将打好“规划牌”,在完成总规修编和13个片区控规调整的基础上,加快毛织商圈、长盛商圈规划建设。以毛织贸易中心为龙头,打造毛织发展片区。以商会大厦为龙头,打造新行政服务片区。利用现有的成熟的商业配套基础,结合地铁TOD规划,将中心区和松佛片区打造成现代服务区。
在“配套牌”方面,大朗将加快大朗文化艺术中心、大朗医院扩建、新大朗中学等工程建设,不断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加快打通黄朗路、桃园路等多条镇际镇内断头路,积极协调松山湖对接道路的升级改造。
“环境牌”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大朗将全面推广“星光大道”“彩色路”建设经验,加快道路环境亮化美化,打造一批特色城市景观。力争2018年完成52.7公里的截污次支管网建设,打赢治水攻坚战。
产业之基 倍增试点企业扩容到46家
围绕毛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谢锦波表示,将重点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企业“倍增计划”、区域创新联动等工作,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发展。
谢锦波介绍,将狠抓创新驱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计划,强化全镇140家高企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德尔能等一批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自主品牌。加快盛雄激光等6家上市后备企业挂牌上市。深化实施“倍增计划”,2018年将现有的40家市镇级试点企业扩容到46家。大力推动以诺、塔菲尔、伯朗特等优质企业增资扩产。
立足大朗优势产业基础,全力推动“毛织+电商”“装备+智造”“电子信息+品牌”等业态融合。积极构建装备智能制造生态链,加快推动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力争年内培育10个以上改造应用项目,建设2~3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发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的带动集聚效应,积极推动电子信息企业与通信运营商统筹对接,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
大朗是散裂中子源项目所在地,中子科学城规划的大部分区域也在大朗辖区内,该镇将抓住区域科技联动的重大机遇,积极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同时,主动对接华为终端总部、台湾高科技产业园等,以龙昕、以诺、长盈、华科等企业为龙头,进一步扩大华为、联想等品牌手机在大朗的生产规模。
统筹之策 念好“四字经”破解资源瓶颈
如何破解土地瓶颈?
“走效益挖潜、内涵提升的集约发展之路势在必行。”谢锦波胸中早已有了应对之策,他表示,大朗将念好“统、盘、改、拆”“四字经”,实现高质量发展。
谢锦波介绍,对村级土地尽量统筹,做到应统尽统。加快完善中子科学城周边土地收储方案,促进空间资源整合联动、融合提升。梳理出更多土地存量,目前共梳理了39块土地近3000亩。
盘活村级存量厂房和建设用地,建立动态台账,对接优质项目。
推动黄洋片区地块改造等“三旧”改造项目实施,积极挖掘连片改造项目和工业区活化项目,做到“成熟一宗,改造一宗”。推广老旧空间“微改造”,针对沿路墙体残旧等问题,推广“缤纷彩色路”“星光大道”等“微改造”模式。推动支持“犀牛小镇”等项目,增加村集体和群众租金收益。
刚刚对高英村一栋11层高违法建筑实施的爆破拆除,是大朗乃至全市的首个爆破拆除,彰显了市镇两级向违建宣战的决心和信心,形成了“谁敢违建必遭重拳打击”的震慑氛围。接下来要继续保持严打整治的高压态势,坚决刹住“两违”蔓延之风。
对话
拥有高层次人才超2800名
记者:发展离不开各类人才的支撑,在吸引人才方面,大朗有怎样的思路?
谢锦波:近年来,大朗坚持“人才强镇”战略,目前拥有高层次人才超过2800名,数量位居全市前列。接下来,我们将以“栽树、筑巢、引凤、助飞”模式,形成高层次人才生态圈。
记者:能否具体介绍下“栽树、筑巢、引凤、助飞”模式?
谢锦波:一是栽树。坚持分类施策,根据不同人才、不同领域、不同特点,针对性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全力做好配套建设,为创新创业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二是筑巢。积极探索与高校院所合作,打造华南地区实验室群和大型科研基地。引导行业企业成立更多科协、行业人才培养机构、人才服务站等平台;三是引凤。鼓励人才推介大朗,人才引进人才。继续把握好高层次人才活动周、海外专家南粤行、高端人才博览会等活动契机,吸引各领域高端人才落户大朗;四是助飞。借力“一号关爱”等平台,持续为人才提供政策解读和政务服务。全力优化镇人力资源分局、人才驿站和人才市场“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