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毛织”组团抢滩电商谋发展 七成企业“触网”

12.05.2015  12:58

目前,大朗已有3000多家毛织企业,“大朗毛织”已经成为响当当的招牌。图为去年大朗织交会现场。(资料图 记者 陈栋 摄)

涉足电商市场的毛织企业达2500多家,占全镇毛织企业的七成以上

东莞时间网讯 今年3月,在杭州举办的2015年中国服装电商论坛及颁奖典礼上,大朗电商产业中心获评“中国毛织服装电商品牌孵化基地”,成功跻身全国十大电商平台基地之一。

今年11月,大朗电商产业中心还将与阿里巴巴携手打造“线上线下”中国(大朗)毛织产品交易会,将毛织电商覆盖大朗并辐射周边地区,全面整合大朗毛织产业集群生产加工线上资源。

“试水”电商  大朗毛织下一站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第一家港资毛织企业落户,到现在的3000多家毛织企业,大朗的毛织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强,走过了30多年。如今的“大朗毛织”已经成为响当当的招牌。

2008年的金融危机,大朗毛织业因为率先实行“机器换人”,在浪潮中坚强地活了下来。这几年来,由于外界经济环境不理想,大朗众多毛织企业的贴牌加工订单也受到影响。多年来,大朗镇政府一直鼓励毛织企业自主创新品牌、自主经营。

事实上,大朗近年来在不断探索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早已意识到“触网”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014年是大朗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年,可以说也是大朗电子商务提速发展之年。大朗电子商务产业中心横空出世,网上设计大赛方兴未艾,电子商务资源也在大量整合……这一连串足迹,让人们清晰看到大朗毛织产业抢滩电商谋求发展的举动。

在去年的织交会上,大朗首设毛织电商主题区,为毛织电商提供交流和展示平台。大朗镇政府鼓励本土毛织企业,利用好这个平台,努力拓展国内的毛织市场,不仅盯着批发订单,还要做强做大零售。

在确定了要大朗发展毛织电商后,大朗镇政府多次带领镇内干部和企业老板向服装电商发达的虎门请教学习,大朗没有照搬“虎门模式”,而是利用已有的优势,坚持走自己的路。

基础雄厚,七成毛织企业“触网”

经过30多年发展,大朗毛织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群,从加工生产到自产自销,从贴牌加工到自有品牌,成为大朗的特色产业。

大朗周边毛织产业集群集聚企业已经达到上万家,仅大朗辖区范围就有4000多家,从业人员逾10万人,整个产业集群年销售毛衣12亿件,其中在大朗集散的就有8亿件,大朗毛织企业使用的数控织机超过4万台。形成了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原料辅料、机械设备、洗水印花、物流贸易、人才培训、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等一条龙产业配套。

雄厚的产业基础为大朗电商企业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据了解,大朗已有2500多家毛织企业涉足电子商务市场,占全镇3000多家毛织企业的七成以上。每年从大朗发出的毛织相关产品快件达200多万件。若按每件100元计算,大朗每年通过物流销售的毛织相关产品总额超过2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大朗镇目前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及个体户5308家,其中毛织企业和个体户在网上宣传推广及在阿里巴巴、淘宝、天猫、京东商城等进行网上销售的有4229家,全镇电商从业者近万人。去年全年电子商务销售总额就达66.44亿元,其中,毛织类电商销售总额39.25亿元。

电子商务已成为大朗企业塑造品牌、开拓内销市场的主要渠道。以依尚服饰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早年以代工毛织服饰为主,2010年开始涉足电商,2011年4月在淘宝开了第一家网店,专营“卷卷毛”儿童品牌服饰。企业负责人表示,自涉足电子商务以来,公司销售额倍增。

抢滩电商谋求发展,已成大朗毛织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大朗毛织电子商务的发展得到了徐建华、袁宝成等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在大朗镇委书记胡浩举的计划里,大朗要继续加强与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合作,完善物流配送、网络科技等支撑体系;还要加强与镇电子商务协会合作,共同打造电商综合孵化平台,引导更多毛织企业进驻电子商务产业中心,鼓励更多毛织企业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开拓销售渠道,逐步推进毛织产业“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网络化销售”。

南航将执行广州至泰国曼谷廊曼航线
中新网广州4月6日电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6日宣布,广东大洋网
30日下午广州出港机票搜索量瞬间涨4倍
大洋网讯 11月30日广州市番禺区、荔湾区、白云区广东大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