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沙海域现大面积赤潮

21.06.2014  17:38
海滨浴场受影响,有游客一度以为油轮发生泄漏 摘要:继今年4月出现大面积浮游藻类之后,大梅沙昨日更是出现赤潮,大梅沙海滨浴场部分受影响,而数百米外的天长地久景点也被赤潮包围。

        昨日下午,大梅沙“天长地久”景点被大片赤潮包围。南都记者  徐文阁  摄

        南都讯  记者陈乐伟  郭启明 继今年4月出现大面积浮游藻类之后,大梅沙昨日更是出现赤潮,大梅沙海滨浴场部分受影响,而数百米外的天长地久景点也被赤潮包围。

        昨日大梅沙有不少游客,因为海面上弥漫着一股刺鼻气味,且海水颜色变深,有游客一度以为大梅沙海域有油轮发生泄漏。南都记者联系盐田海事局,工作人员表示已到过现场,确认大梅沙发生了赤潮,且面积较大,目前尚无法判定赤潮何时退去,提醒游客谨慎下水。

        南都记者在现场看到,大梅沙海滨浴场仍然开放,不少游客在海中游泳。盐田海事局证实,赤潮并未完全覆盖浴场水域,部分水域水质仍然较清。

        赤潮影响最大的是离海滨浴场约1公里的天长地久景点。昨日下午,泛着白色泡沫的暗红色海水将景点周围的巨石包围,连空气中也混杂着一股难闻的腥臭味,令人呼吸不畅。而站在该处望去,暗红色的海水无法望到边,无法判断此次赤潮面积有多大。不过赤潮虽然汹涌,仍然有游客在景点拍照留念。

        深圳市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昨日介绍,深圳海域去年只发生一起赤潮,位于大鹏湾金沙湾海域,去年11月28日发现,同年12月11消退,累计面积约1.5平方公里,发现赤潮次数和面积为近五年最低。而今年年初深圳海域就已发生赤潮。今年2月,南山东角头海域出现大面积污染物,经监测确认为异弯藻引发的赤潮。4月清明假期,大梅沙海水出现泛红浑浊,经监测尚未达到赤潮标准,但不适宜下水。

        “天气炎热、频繁雷暴等反常气候现象都可能引发赤潮。”深圳市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负责人周凯表示,赤潮的发生与气象、水文等多个因素相关,不存在提早和延后的说法,更不能直接与海水污染画上等号。周凯提醒,赤潮期间不宜下水活动。

        (报料人:王先生  报料奖: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