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波“夺命”隐翅虫盛夏来袭?

14.05.2015  19:51

[ 摘要 ]隐翅虫盛夏来袭,致命传言是真是假?专家辟谣:被咬正常,无需惊慌,小心应对即可。

全球发出警示!隐翅虫身上有毒液,接触到皮肤就死定了!”如今天气温度越来越高,伴随着夏季的到来,一种状如蚂蚁的小昆虫在微博和朋友圈引发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恐慌。隐翅虫是否子虚乌有?“触人致死”的夺命传言是真的吗?

隐翅虫确实存在

隐翅虫又被称为“影子虫”、“青腰虫”,以食腐为生,其中毒隐翅虫因体内有毒液而对人有威胁。“毒隐翅虫不是新发现的虫子,咬人也不是新鲜事。”湖南省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刘富强表示,因隐翅虫毒液引发的隐翅虫皮炎是夏秋季多发的皮肤病症。“根本就不像微博或微信上说的那样被咬之后就‘死定了’,因此公众没有必要惊慌。

近几年夏季,毒隐翅虫伤人事件在国内很多媒体上常有报道,普遍症状较轻,但极少数过敏体质的人,可能因严重过敏而有生命危险。目前国内未见有隐翅虫致死的案例报道。

隐翅虫酸性体液有多毒?

大多数隐翅虫是无毒的,即使是毒隐翅虫一般也不会主动叮咬人。但很多人看到有虫子都会忍不住把它打死,正是这一动作使得隐翅虫身体分泌出强酸性体液,这些毒液PH值为1-2,也就意味着比家里刷厕所用的洁厕灵酸度还高,相当于浓硫酸!

这些毒液沾染到皮肤上会引发接触性皮炎,引起疼痛红肿、水疱灼痒、皮肤溃烂,严重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发烧及附近淋巴腺肿大等全身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水泡自然消失后会形成深咖啡色疤,与周围皮肤有一定差异,留下难看的疤痕。

隐翅虫落身上须小心应对

隐翅虫很容易辨认,虫体细长、微小,一般不到3毫米,最大不超过2.5厘米。整个身体由黑黄二色相间组成,形如蚂蚁,停下时尾部会上下扭动。头部有黑色丝状触角,腹部全裸,乍看像没有翅膀,故此得名。

万一不小心与隐翅虫“亲密接触”,千万不要用手去拍打!正确的做法是秉持“你不伤它,它不伤你”的原则,轻轻将其吹走或者用扇子拂开。隐翅虫除了自身的毒素之外,并不会传播其他传染性疾病。

还可以随身携带“秘密武器”:风油精。研究发现,隐翅虫在遇到风油精时会立即毙命,甚至是500ml水内加入2—3滴风油精,隐翅虫也会在一分半钟内毙命。

隐翅虫皮炎大意不得

当隐翅虫的体液不小心弄到皮肤上时,由于其体液呈强酸性,所以应用碱性物质中和(不可用烧碱),可用牙膏、苏打、肥皂水等对皮肤进行处理,然后用清水洗净,务必保持患处清洁,一般可以自动痊愈。

但是,为了加速痊愈、防止皮肤感染,或者减小痒痛感,患者应立即到权威医院的皮肤病科就医,一般医生会开外用药涂抹患处。

教你五招远离隐翅虫伤害

隐翅虫常藏身于潮湿及杂草丛生地带,夏秋夜间活动频繁,具有明显的趋光性,特别是对荧光。针对隐翅虫的习性做好预防,就能够让大家在夏日里远离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并非“十恶不赦

作为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隐翅虫能高效捕食稻飞虱、粉虱等害虫,对农业十分有益。

多数食腐的隐翅虫还是重要的法医昆虫,可以帮助警察“蜀黍”破案。

隐翅虫中很多种类都具有观赏价值,隐翅虫标本在国外很受欢迎,Facebook和Flickr上都有专门的隐翅虫小组。

去年,日本研究人员宣布首次弄清了隐翅虫“隐翅”的机制,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新型人造卫星上的折叠太阳能电池板以及雨伞。

隐翅虫并不会如传言那样“致人死亡”,但与蚊子叮咬相比,毒隐翅虫咬的包可以说是“又辣又疼”,还是尽量避免的好。只要做足预防,在盛夏来临之际,大家仍然可以穿上短袖、短裙,与小伙伴们愉快玩耍!(腾讯新闻综合)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