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浦镇血铅事件,要追责还要治病

17.06.2014  11:45

        东莞时间网讯 当务之急,对于这个归拢了所有网络情绪的新闻事件,300个儿童家长的声音显然不能湮没,300个儿童的最为真切的痛苦显然不能忽略。政府及公众理应打起精神,聚集力量,迅速关注与解决。

       近日舆论曝光湖南衡东县大浦镇有300多名儿童检测发现血铅超标,大浦镇镇长苏根林却称咬铅笔也超铅。最新消息是,当地已成立事件调查组,依法启动了调查程序,对涉污染企业迅速关停彻查。

       孩子总是焦点,整个互联网为之揪心。@作家崔成浩怒不可遏,一反调侃习惯:“连小孩都知道,铅笔芯是石墨做的,那么咬铅笔怎么会铅超标呢?这么低智商没文化的干部,还有什么脸面赖在台上呢?”这条微博转发当天就被点赞1431次,转发3180 次,评论1049次,引来无数网友在下面继续讨伐。@好少年五道杠更是高级黑,一本正经地告知天下:中学生血铅超标是因为经常推铅球。

       作为大V的作家崔成浩,总不乏附和者,网络名人@琢磨先生预知了有人会狡辩,先立靶子,自行射击:有人会说:铅笔外面的漆里有铅。你说不是所有铅笔都有那层漆的,他们继续说:外面木头里面可能因为土壤污染而含铅。他们绝对不知道2B铅笔里面有2B,因为他们就是。@点子正,@段郎说事,@徐昕,@邓飞深以为然,同声点评:臭不要脸。

       官员的常识如此匮乏,招来《新京报》强力讨伐。评论员刘雪松大开大阂,“咬笔能致血铅超标,无知还是冷漠?”文章指出,铅笔由石墨而非铅制成,这是一个科学常识。镇长苏根林说不知道,是真不知道,还是装傻。我看,装傻的可能性更大些,苏镇长或许以为民众好糊弄,这是在权力面前陶醉的人,共同拥有的一种幻觉。文章最后的结论一经推出,醍醐灌顶之效就产生了:没有一以贯之的权力癫狂,是信口扯不出咬铅笔“也可能超铅”这样荒谬论断的。这种权力的冷漠若不改变,下一个血铅事件,就难以避免。

       宜将剩勇追穷寇。《新京报》16日继续关注事态发展,以社论形式刊发《300儿童血铅超标要严查官员渎职》。文章既诧异于镇长何以不被问责,又援引《新世纪》杂志报道,早在2012年衡东县大浦镇就出现儿童血铅超标现象,当时,有11位儿童偶然被发现铅中毒,最高超标近四倍,此事在当地引起恐慌。社论言辞铿锵,指出要刑事追究的不仅是环保部门,是哪些官员违规批准了这些污染企业,哪些官员在漠视甚至阻挠治污,哪些官员对受害民众长期的申诉和上访充耳不闻,哪些官员对一次又一次出现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进行掩盖,这些都应追究到底。

       虽是世界杯期间,热点频出,但300个儿童的命运仍然吸引了很多报纸的关注,《人民日报》16日以来论形式刊发文章,直指地方政府的权力冷漠。

       而一些门户网站围绕此问题展开探讨显得更为深入。光明网于16日,请出于文军,指出“儿童血铅含量超标是不可饶恕的人祸”,在对相关事实分析之后,结论直接回应公众猜想:无须赘言,这家化工厂就是“元凶”。当地官员何以遮遮掩掩?有利益输送、勾肩搭背之嫌,扮演了保护伞的角——践踏了公仆的底线,出卖了良知,令人难忍!

       在舆论讨伐之下,当地迅速启动了调查。对此,网易网友深恨地方政府的平素不作为,“不曝光就不关停,环境检测形同虚设,还好意思说调查!”网易长沙网友对此深以为然,“活在这个年代不知道是悲还是喜!我没有死在敌人的枪下!却可能死在自己人的手上!”言下不胜戚戚,引得众网友默默支持,转发无数。

       网络情绪强烈的,更多注意力集中于,官员对民智的糊弄,对民意的罔顾;媒体关注点也在于治理机制的失衡,环保部门责任的失守。如此种种,当然都是问题症结所在,都是亟需解决的难点。然而,在官员敢于轻慢媒体,甚至无视群众疾苦,却远非走群众路线讨论的框架之内了,而是牵涉到政治伦理,牵涉到民心向背了,必然会有更高层级部门来予以处理。

       当务之急,对于这个归拢了所有网络情绪的新闻事件,300个儿童家长的声音显然不能湮没,300个儿童的最为真切的痛苦显然不能忽略。政府及公众理应打起精神,聚集力量,迅速关注与解决。如果不得到及时的治疗,300朵未放的花蕾有可能就此枯萎。纵使讨伐万人之过,亦不如此刻救下一人之命。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