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老虎”要打,“小蚊子”也不可放过

23.05.2014  11:50

只有形成毫无死角的反腐格局,才能构筑起零容忍的反腐围栏,才能让无论是“肥差部门”还是“清水衙门”的官员,都不敢越贪腐雷池一步。

一笔扶贫款从市到县被侵吞40%,从县到乡又被克扣40%;一张小农机具秧盘的国家补贴2毛5分,农技站就克扣1毛8分,站长还要贪3分;一个售价数百元的骨灰盒,民政干部也要拿15元回扣……新华社报道,近年来,腐败现象正向一些人心中的“清水衙门”蔓延,有些部门甚至成了腐败“重灾区”。这类“”门“”贪现象不断涌现。众多网友表示,反腐不该有“清水衙门”的概念。

网友的说法,可谓精准到位、目光如炬。以往,在人们的想象中,无权无势的“清水衙门”似乎很难发生腐败。因为,这些部门看起来就缺乏腐败的条件和可能。但严峻的事实表明,腐败其实是不分所谓“清水衙门”和肥差部门的,只要有权力行使的地方,只要权力运行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腐败就有可能发生甚至蔓延。QQ网友“骗子以为哥傻”说得好:这和冷热无关,只与人性相关,只要人性不变,腐败随时、随处都可能存在。

的确说得好!“清水衙门”没有贪腐的条件和可能,的确是以往无论民众还是反腐机构观念中常常存在的偏见和误区。正因此,对于这些“清水衙门”,民众和反腐机构也就少有严密的监管。这无形中给了这些部门和人员一个印象:既然无人监管,那就不贪白不贪。这,很大程度上正是一些人员连“3分钱”也敢贪和冒险贪的原因。很显然,“蚊子腹内刳脂油”, 集腋成裘,积少成多,同样是公共财政的蛀虫,公众利益的侵蚀者。

还有观点则指出,要想监督不留死角,就需要从预算审核开始,完善相关审批、验收、审计等监管制度之余,实现源头预防的零遗漏,实现反腐制度设计的立体化。不仅要自内而外,由党纪法规筑起反腐围墙,还要由外而内,形成多元互动监督格局,打破“灯下黑”反腐困境。凯迪社区网友“悲喜交加小寡妇”说,只有形成这种毫无死角的反腐格局,才能构筑起零容忍的反腐围栏,才能让无论是“肥差部门”还是“清水衙门”的官员,都不敢越贪腐雷池一步。

微博网友“举自粪堆”则帖出几天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巴里·奥法雷尔辞职的报道。报道显示,巴里州长在财务申报时,漏掉了曾收受过当地水务公司的一瓶礼品红酒。“举自粪堆”说,正是当地媒体、民众、反对党和司法机关近乎变态的“机械僵化”,才使得对官员的腐败真正达到了零容忍。想想看,如果我们的反腐监管,也到了这种“毫厘必争”,连“蚊子”都不放过的地步,哪里至于每年还有那么多的官员中箭落马?哪里还有什么“大老虎”存在的空间?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逐步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投入的力度逐年加大,这也使得,一些以往传统观念中的“清水衙门”,正在变成越来越“吃香”的“肥差部门”。更重要的是,这些单位又往往是直接面对最基层民众,那些被贪腐的钱,对于官员们来说,也许是“小钱”,但对于农民等贫困群体而言,也许就是救命钱。正因为如此,这些“小贪”看似不起眼,危害后果却很严重。毫无疑问,当下反腐正不断走向深入,不断有“大老虎”级别的贪腐被揭发,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对这些贪腐的“小蚊子”也不可放过,也需要加大监督打击力度,如此,方可形成反贪防腐的全民共识,以及一套新的制度文化与社会文化。(唐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