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大肠癌首轮筛查结果:18457人显阳性,40人确诊

03.12.2015  18:06

市疾控提醒:每天运动30分钟可以减低癌变发病率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陈学敏、通讯员李燕报道:3日,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今年广州市大肠癌首轮(2015-2017年度)筛查报告。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全市参与初筛89694人中初筛阳性18457人,占总人数20.58%。其中,发现40例恶性肿瘤(即大肠癌),16例为早期病例、24例为中晚期病例。另外,通过本项目发现的其他病变及早期癌共131例,早诊率为84.52%。 

首轮筛查18457人显示“阳性

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病居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发病率为29.44/10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发病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广州市大肠癌发病率34/10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高于全国平均发病水平,接近90%患者在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今年1月7日广州市卫生局、广州市财政局联合启动大肠癌筛查,首轮(2015-2017年度)筛查对象选择为广州市50-74岁常住人口(包括本市户籍及本市住满6个月及以上的非本市户籍),2015年2月10日项目正式启动,在全市12个区全面铺开。

据介绍,筛查首先用风险评估问卷和粪便隐血检查结合进行初筛,初筛阳性人群再进行肠镜检查确诊。整个筛查过程,初筛为免费,肠镜检查纳入门诊医保报销。全市2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参与粪便潜血初筛、30家临床机构作为定点医院参与大肠癌精筛。

截至11月30日,全市参与初筛89694人,其中男性约占40%、女性约占60%;初筛阳性18457人,初筛阳性率为20.58%(18457/89694),男女初筛阳性率没有明显区别。2592例初筛阳性者进行了肠镜检查,其中结果正常1396例(53.86%),异常1196例(46.14%)。

在异常的1196例中,包括炎症、炎性息肉及其他,非进展期腺瘤,进展期腺瘤,伴中、重度异型增生的其他病等。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发现了40例恶性肿瘤(即大肠癌),16例为早期病例、24例为中晚期病例,分布在全市11个区(除番禺区外,其余区截止目前均通过项目发现了大肠癌患者)。另外,通过本项目发现的其他病变及早期癌共131例,早诊率为84.52%。 

市疾控:每天锻炼30分钟可预防

早期筛查是遏制大肠癌高发的有效措施之一。前期的数据显示,肠镜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中,约90%是早期癌、癌前病变及息肉等,而非大肠癌。”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华章透露,临床发现,很多大腹便便、运动少、久坐不动的男性,尤其是应酬多且以车代步的人士在患病人群中占较大比例。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保持身体活动、采取健康饮食及适度饮酒,就能够预防30%以上的癌症。研究发现,经常锻炼可以明显降低患肠癌的危险。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三分之一。

建议每天至少进行三十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如快步走,以稍感有些大喘气为宜。另外,合理膳食,防止‘病从口入’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红薯、玉米、芹菜、韭菜及各种水果等,尽量少吃腌制、烟熏及油炸类食品,戒烟限酒等。”刘华章提醒,还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心病”变成“身病”。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除了健康生活方式,40岁、尤其是50岁以后定期做肠镜检查很有必要。市疾控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大肠癌筛查项目,任何关于大肠癌筛查的问题,可向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咨询,或拨打12320卫生热线,也可以访问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http://www.gzcdc.org.cn/获取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