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举措被指诚意不足

16.05.2015  16:25

原标题:"说好的降价呢?"三大运营商"提速降费"举措被指诚意不足

新华网北京5月1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李峥巍 阳娜)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宽带提速降费”后两天,也是国际电信日的前两天,15日下午,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集体出招,纷纷推出“N大举措”推进提速降费。

然而,三家运营商的新套餐、新价格却遭遇大量用户吐槽,“设计不合理”“价格还不够低”甚至“为何不降反升”等抱怨声渐起。用户质疑“说好的降价呢?”,提速降费,运营商真的拿出诚意了吗?

出招:“10元每GB”“流量不清零”

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15日纷纷出招,拿出不少“举措”以推动提速降费。业内人士认为,如此集中的运营商表态推进实属罕见。

中国移动15日下午宣布,以“八大举措”推动降低网费,推出10元1GB夜间流量套餐、假日流量套餐等,并推出50元含2GB的4G流量卡。针对用户关心的超出套餐外资费水平,移动方面称套餐外流量资费最低将降至0.06元至0.1元每兆。

中国联通也宣布,在北京地区降低固定宽带资费,宽带业务50M、100M单产品价格分别下降约34%和40%,100M资费从3280元/年降至1980元/年;降低全网移动用户数据流量综合单价20%以上。开展低至10元包1.5GB省内流量半年包促销活动,流量跨月不清零,半年有效。

中国电信方面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将宽带速率低于4兆的网络免费提速到4兆,百兆宽带包年费用下降30%,从3000元左右下调到2000元以内;另外,将推广49元含2GB省内流量的4G套餐,并称每GB价格下降到25元等。

这种集中表态在业内看来也属罕见。电信行业分析师付亮说,这次三家运营商纷纷梳理各自业务,将流量转赠、共享等都拿了出来。“虽然是在四五月价格调整周期里,这种以集团牵头、涉及全国的用户的表态仍属少见。”

吐槽:“谁半夜用流量啊!?”

在方案公布后,三家运营商“诚意不足”的抱怨吐槽也在网络上持续发酵。网友吐槽,单从价格来看,每GB的流量价格仍没有普遍下降,运营商多采用“限时流量”“促销套餐”来拉低单价。

“夜间流量”成为网友吐槽的焦点。“中国移动推出的这个半夜11点到第二天早晨7点的夜间流量,10元1GB,谁半夜用流量啊,何况在家还有WiFi无线网。”网友“春琳”在微信朋友圈吐槽说道。

类似的吐槽不在少数,甚至有网友发现,按照部分省市公司的优惠活动,新的套餐价格不降反升。网友“堇舍舍3YM”留言说,“江西移动闲时流量包10元3GB,你这是要涨价吗?”也有用户反映“原来移动闲时流量5元1GB啊,怎么又涨了?”

再例如联通推出的“最低10元1.5GB”的优惠套餐,网友“梦缘k”说,“果然缩水,要看在网时间,按成长值算折扣,要在网3年才能10元1.5GB。”网友认为,这些“仍需进一步解释”的优惠并不能算是直接价格下调。

此外,越来越复杂的“叠加包”和资费设计也引起消费者担忧。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80后李女士担心,“平时流量套餐的扣费就不透明,万一包了节假日流量套餐包或半夜流量包,结果被扣了正常流量怎么办?”

在微博上,针对三家运营商推动“提速降费”讨论已成为热门话题,热搜超过20万。其中,围绕降费力度不够、诚意不足的网友留言占据多数。“感觉运营商又开始玩文字游戏,打太极。”有网友留言说。

追问:这价,还能降吗?

运营商忙着表态却遭遇“吐槽”,为何费力不讨好?通信资费价格还有下调的可能吗?价格难降,卡在了哪里?除了规模降价,用户还能期待哪些?一连串疑问困扰着消费者。

“最近无论是国家对宽带网络速度、价格的重视,还是工信部的屡次表态,以及百姓舆论的高度关注,这都给三家运营商施加了不少压力,因此,表态降价在所难免。”飞象网总裁项立刚说,但电信资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分公司的运营和市场情况,因此,不难理解三家运营商总部对价格调整只能是方向性的。

专家认为,“降价的空间还是存在的”。“消费者可以期待各地公司具体落地这些措施,推出更实惠的流量价格和服务。”项立刚说,如果十分满分,此次运营商扎堆表态最多得到七分,“留下三分的空间,要看各地如何降费提速”。

业内观点认为,当前价格下调的“梗阻”在于网络建设和技术突破的进度偏慢。付亮说,尽管4G用户规模已经过亿,但基本上还只是中国移动一家独大,联通、电信的4G发展太迟缓;加之大量用户仍停留在2G、3G网络上,这牵制了运营商的4G拓展和资费降低。

运营商对“建设迟缓”也有话说。北京联通网络建设部总经理王学毅说,以4G网络建设为例,进小区、入户等都存在问题,基站建设、网络建设也需要社会各界都能理解支持。”

除了降价,运营商还能做些啥?“这次提速降费的集体表态,我给总体打6.5分,在服务方面还是有提升空间的。”付亮说,在集体宣布降费提速后,运营商需要面临的是如何给增多的客户、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务。

除了服务,完善监管也同样重要。当前不少宽带消费者在抱怨“假宽带”“宽带速率不足”“流量偷跑”等一系列消费“顽疾”。专家认为,这还需要相关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监管机制,从根源上规范市场。例如,主管部门应对二级宽带服务提供商、分销商加强服务质量监管,保障消费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