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须PS,广州百年“大钟楼” 开启“美颜”模式

15.09.2021  16:03

大洋网讯 广州百年“大钟楼”开启“美颜”模式啦!近日,外墙被划分为不同区域轮流围蔽的历史文化游径“网红”打卡点粤海关博物馆(“大钟楼”),终于揭开神秘面纱,近段时间以来一直好奇期待的市民们得以一睹大钟楼美颜”后的“新颜”。

大钟楼的“美容”秘诀

广州海关教育处博物馆管理科副科长王利忠为揭开谜底——“大钟楼”外墙进行了红砖墙面油漆清除。

粤海关博物馆“大钟楼”正面照

大钟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钟楼”(粤海关旧址)建成于1916年,由两名英国人,当时的海关总税务司署营造处的总营造司狄克(D. C. Dick)和建筑工程帮办安洛得(C. D. Arnott)负责设计建造,广州本地的晖华昌工程公司承建,是一栋英国爱德华时期巴洛克式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建成时外墙采用的是清水红砖墙。

清水”就是指将建筑材料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这是英国在19世纪末兴起的美术工艺运动在建筑上的体现。清水红砖墙就是砖墙外墙面砌成后,只需要用石灰浆或水泥浆勾缝,就成为成品,不需要在墙面装饰。这种砌砖质量要求高,灰浆要饱满,砖缝要勾勒得规范美观,红面白线、对比强烈,有浓郁的艺术感。这些外墙的红砖曾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被红色油漆覆盖,或许当时的人们认为刷过油漆的砖墙颜色统一,醒目干净,既好看又利于墙面的保养。

粤海关博物馆“大钟楼”背面清水红砖墙

实际上这是一种受当时文物保护水平所限的观念。” 王利忠介绍,在红砖上涂油漆虽然看起来比较整齐划一和美观,但实际上油漆会封闭砖体的细微孔洞,使砖体内的水分无法随温湿度变化自由进出,即阻碍了水蒸气的呼吸作用,导致红砖外表面产生酥化现象,间接造成了文物修缮工程中常见的“保护性破坏”。

2006年,在广州海关积极争取下,“大钟楼”(粤海关旧址)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后数年,广州海关对“大钟楼”进行了整体修缮,邀请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对“大钟楼”进行勘查论证,确定红砖墙面的油漆对砖体的保护是不利的,需要进行清除。受经费及文物建筑表面清洁技术限制,当年仅对“大钟楼”背立面北面红砖墙的油漆进行了清除,而对于东、南、西三面内走廊的红砖墙面,广州海关一直在寻找更合适的机会和更好的清除方法。

粤海关博物馆“大钟楼”走廊内刷过油漆的红砖墙 。

修旧如旧”以进一步保护大钟楼

随着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大钟楼”终于等来了使它彻底恢复原貌的技术和时机。2021年7月,经文物保护专家多次论证的施工方案被广州市文旅局批复通过并正式启动施工。

据介绍,本次红砖墙油漆清洗采用集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于一体的苏打粒子清洗技术。该技术是目前国际文物保护界公认最好的文物清洗方法。苏打粒子即为碳酸氢钠微晶体,清洗时以压缩空气或高压水为动力,将苏打粒子磨料以压力喷射至红砖表面油漆层,通过碰撞瞬间产生的爆破冲击、摩擦剥离等作用,使油漆、锈蚀、积碳、油污、灰尘等得以清除,完整恢复砖体原有风貌。

“‘修旧如旧’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原则之一,我们把‘大钟楼’的墙面恢复‘旧’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它。如果把墙面比做建筑的‘皮肤’的话,能够畅快地呼吸是非常有利于建筑本体的保护的。”王利忠介绍,此次墙面油漆清除采取的材料无毒无害,清洗方式对红砖本体损伤小,清洗效果好、效率高,对所有暴露出来的油漆均能清除,能够最大程度还原砖体原貌。

粤海关博物馆“大钟楼”走廊内刷油漆(左边)与未刷油漆(右边)红砖墙对比。

凭栏读春秋,天下谁谋?红墙擎柱屹钟楼。历尽千帆鹅潭阔,一览珠流。在文物保护新技术的帮助下,百年“大钟楼”清水红砖墙再现建造之初橘红色素面的自然美感,同正面奢侈华丽的花岗岩相比,红墙端凝典雅,含蓄蕴藉,让“大钟楼”这座百年老建筑再次焕发出迷人的新风采。

粤海关博物馆“大钟楼”红砖墙油漆清除后局部效果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琳 廖雪明  通讯员关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