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大黄村支书廖建明牵头组建金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19.02.2016  12:12
大黄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和销售金柚,村里98%的农户参与金柚种植。

  ●本报记者  黄  焱

  见习记者  曾舒婷

  2011年,梅县区松口镇大黄村集体收入只有7万元;4年后,该村集体年收入翻了三番。这一跨越与村支书廖建明的努力密不可分。2011年,廖建明当选村支书后,带领村民打造“大黄金柚”品牌,引入金融机构,成立专业合作联社抱团经营,建立了我市首个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营体系,让村民“自己为自己打工”。

  “村里要发展,绝对不能等靠要。”廖建明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筹资修建、完善村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并促成客家村镇银行在大黄村设点,为村民提供无抵押贷款,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梅县金柚看松口,松口金柚看大黄。”大黄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和销售金柚,村里98%的农户参与金柚种植。“广州江南水果批发市场卖的金柚大半来自大黄村。”廖建明说,当时柚农各自为政,经济效益不明显。他决定凭借大黄村30年金柚种植销售的经验积累,通过优化提升金柚品质打响“大黄金柚”品牌,实现村庄自我“造血”。他为大黄村金柚产业发展规划的第一步就是“抱团”。通过借鉴各地经验,廖建明打造了我市首个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营体系。2014年,他带领村“两委”干部牵头全村20多家金柚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组建了大黄金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大黄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180多户村民自愿入股的方式筹集了650万元,开设了“大黄农业服务超市”,为村民提供了专业的农技、农事服务,建成了3万平方米的大黄金柚交易中心。村民既是联合社及公司的股东,又为联合社及公司种植金柚,等于“自己为自己打工”。去年,大黄金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及大黄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凭借旗下的农资超市、金柚销售及柚果交易中心的土地增值,实现了300多万元的盈利,总资产突破900万元。参股的果农最高分红10万元,最少的也有1000元。村集体年收入从2011年的7万元增至50万元。

  廖建明带领村“两委”鼓了村民的“钱袋子”,也不忘为村民“找乐子”。村集体经济的一路飘红,也为大黄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奖教奖学等事业提供了持续的资金保障。村中建起了休闲广场,村民组建了文艺队。廖建明告诉记者,大黄村将依托松口镇开发大背景,借助集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金柚产业园资源,带动当地金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与村民共筑“大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