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指出,经过持续努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面旗帜,彰显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胸怀天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大同的全球视野和博大胸襟,也彰显了中国外交致力于世界和平发展、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坚定信念。
立足回答时代之问
《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百年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人民都在思考一个“时代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远见卓识地指出,人类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归根结底,这个“时代之问”的答案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倡议,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纳入联合国决议等多份国际文件,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展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就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百年来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之一,是真理性、实践性、时代性的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传统西方大国崛起、扩张称霸的翻版,而是造福世界、利好世界的盛事。从周边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阿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全球发展共同体等,中国正在以自身机遇和伟大复兴带动世界发展和繁荣。
顺应历史大势和时代潮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向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国间彼此联系、相互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更深入。面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加剧的各种风险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如果以邻为壑、隔岸观火,别国的威胁迟早会变成自己的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揭示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规律。只有超越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思维、地缘政治和安全上的零和博弈困境以及文明和种族上的歧视心态,走向各国之间的利益、责任和命运共同体,才能回应世界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建设和守护好人类共同家园。
彰显中华文明的独特智慧。《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民族崇尚“和合”思想,讲求“和为贵”、“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在深层构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延续了“亲仁善邻”的美德,正确义利观体现了“重义轻利”的境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映照了“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新安全观反映了“兼爱非攻”的思想,新型国际关系展示了“协和万邦”的胸襟,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诠释了“天下为公”的追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特色智慧与时代命题结合的重要成果,必将为人类和平共处、包容共进带来思想启示,做出重要贡献。
探索共建共享之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超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发展阶段的差异和分歧,用共同利益、共同挑战和共同责任把各国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打造新的世界蓝图。《决议》指出,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个美好世界的图景,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阐释,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5个方面勾勒出基本原则理念和目标要求。从伙伴关系看,各国应秉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原则,大小国家平等相待、和平共处,以意识形态划线、搞地缘政治小圈子注定没有前途。从安全格局看,各国应树立新安全观,放弃绝对安全和本国安全高于一切的幻想,坚持以谈判协商方式通过政治渠道解决彼此争端分歧。从经济发展看,各国应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致力于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从文明交流看,各国应促进不同文明文化间的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反对搞高低贵贱的文明歧视和唯我独尊的文化霸权,而是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从生态建设看,各国应树立保护地球共同家园的责任意识,更加注重降污减碳和生态保护,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决议》将“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作为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战略谋划、引领人类进步潮流的重要任务之一,强调了从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三个层面理解其内涵的重要性。这是针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中的“丛林法则”、“安全困境”、“霸权稳定论”等错误思维论调提出中国版的改进方案。一是强调国家间交往的基本前提在相互尊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不能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也不能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制度、文化及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各国应彼此尊重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道路行不行要看能否带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和获得人民拥护。二是强调国际秩序的持久根基在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规则应该是世界各国共同认可的规则,而不应由少数人来制定。”各国应倡导国际上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三是强调国际社会的最大利益在合作共赢。各国应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扩大相互市场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保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重塑世界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等多个国际场合讲话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反映了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和价值追求,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深化和精神升华,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民主和自由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民主没有统一模式和规格,中国将民主和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发展中国家探索和实践符合本国国情实际的政治发展道路提供成功范例。正如《决议》指出,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各国应深化人文对话交流、加强相互认知了解、扩大彼此学习借鉴,不断系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纽带。
积极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有能力有信心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致力于建设世界和平,不断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基础。《决议》指出,党把握新时代外交工作大局,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一是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为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树立典范。二是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华民族爱好和平,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文化基因。正如《决议》指出,只要我们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不依附别人、不掠夺别人,永远不称霸,就一定能够不断为人类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三是倡导共同安全、普遍安全理念,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派出联合国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维护地区稳定、解决热点问题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四是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运筹大国关系、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中国愿同各国加强沟通协调对话,妥善管控分歧风险,不断增强和平力量和稳定力量,走出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新路。
致力于促进全球发展,不断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一是坚定支持开放合作。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大方向,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不断做大共同利益蛋糕。二是不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决议》指出,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年来,已成为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全球大市场,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左右。三是共建“一带一路”潜力巨大。自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世界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致力于维护国际秩序,不断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则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国际上的事情,不能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推行霸权、霸道、霸凌,应该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遵循,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一是坚定捍卫多边主义。中国已加入几乎所有普遍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600多项国际公约,始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打着“规则”旗号破坏国际秩序、制造对抗和分裂。二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提供中国方案,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坚定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支持世贸组织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包容性发展。三是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担当和引领作用。中国提前10年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已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发展援助,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赢得国际好评。中国是抗击新冠疫情国际合作的中坚力量,倡导建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积极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宣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已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发挥关键作用。面向未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在世界变局中发挥稳定性作用、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与各国及国际组织一道,高举真正的多边主义火炬,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更加枝繁叶茂,让世界和平发展的未来前景更加美好可期。
(作者 孙艳 ,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