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54天后仍在“研究” 凳仔岗隧道何时亮起来

09.07.2014  11:12

  本报讯  5月16日,本报“民生”栏目报道了S332线凳仔岗隧道灯光昏暗多年导致事故频发。文章见报后,梅县区公路部门回应称已报上一级部门申请LED亮化改造。但至昨晚记者发稿时止,距离本报曝光54天过去了,记者就“凳仔岗隧道亮化工程何时实施”再次咨询公路部门时,公路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依旧只是答复“正在研究”。而在这50多天时间里,又有市民向本报记者反映,凳仔岗隧道又发生了几起交通事故,过往行人和司机无不胆战心惊。

  据了解,S332线凳仔岗隧道全长670米,于2006年建成通车,是往返梅县、大埔两地和进入福建龙岩的车辆通行要道。但一直以来,因为隧道内灯光昏暗,多次发生交通事故,成为过往司机和行人心有余悸的事故高发隧道,甚至有人称其为“中国最暗隧道”。5月16日,本报民生栏目以《凳仔岗隧道昏暗事故频发》为题进行了曝光。梅县区公路局在5月底前组织人员更换大瓦数灯具、清洗灯罩,进行临时性增亮,但效果不佳,市民希望能够进一步增亮,该局也表示已做出照明改造方案(拟将灯具改为LED灯,隧道内贴磁砖),并报上一级公路部门审批。

  昨日,梅县区公路局副局长李干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说方案已经审批下来了,但具体进行到什么程序,需要咨询市局。”随后,记者联系上了市公路局养护科科长曾繁毅,他说,目前全市的隧道,就剩下凳仔岗隧道未进行LED灯的改造亮化,市、区公路部门均非常重视,目前虽未审批下来,但正在研究。“工程经费数目不小,要上百万,这不是一个领导可以决定下来的……”曾繁毅解释说。

  (本报记者)

  记者手记

  群众生命安全经得起几个54天的“研究”?

  “正在研究”,这个看起来能应付所有人的说辞,有点冷漠。

  冷漠的背后,是S332沿线梅县区、大埔县,乃至福建龙岩群众的热切期盼——从本报“民生”栏目第一篇报道见报后至昨日共54天,本报报料热线最少接到30多个投诉电话,重复反映凳仔岗隧道灯光太暗导致事故频发,或咨询什么时候才能实现LED改造让凳仔岗隧道真正亮起来。“要是政府实在没钱,我们大埔青溪人民可以帮忙募捐,我们希望的就是有关部门能早一刻改造,保障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多名大埔县青溪镇的群众这样表态。

  如此事关两县区乃至进出省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却迟迟得不到解决,根源到底在哪?

  一面是群众反映的“热”,一面是有关部门反应的“冷”,这一“热”一“冷”,说明了什么?54天,群众的生命或许就在那几秒间的交通事故中被伤害甚至终结,又经得起几个54天“正在研究”的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