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国家档案馆选址华农方案暂搁 专家存质疑

07.09.2015  13:49

南都讯 记者张艳芬实习生夏婧雯 天河区国家档案馆打算选址华南农业大学北门旁边一宗约7000平方米地块上,尽管天河区档案局为新馆艰难选址发愁多年,但因多名专家持不同意见,日前提交市规委会审议的选址方案暂被搁置。

规划新馆是现馆建筑面积的19倍

天河区国家档案馆主要接收区委、区政府、区直属各局、各街镇、公司等形成的长期或永久保存档案,据天河区分析,预计未来30年该馆馆藏量将达到105万卷。目前,位于天河区机关大院的天河区国家档案馆建筑面积只有1070平方米,其中档案查询室和库房面积合计422平方米。这么小的空间,对于庞大的档案储存需求来说,远远不够。而且,根据省的相关精神,要求2018年全省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全部达标建成。

日前提交的新馆选址,规划建在天河区长湴村沙塘窜地段,靠近华南农业大学北门,总用地面积7083平方米,净用地面积658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236平方米,是现馆建筑面积的近19倍。建筑方案显示,档案馆大楼将建成8层34米高,地下会配建134个停车位和3个装卸货泊位。四面环绕的建筑包括拟建的研究生宿舍、拟建的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公寓、博士后宿舍楼及华农北门及商业建筑。

市规委会的相关负责人解释,实际上目前的档案馆选址不在华农的历史权属范围内,历史上这块地是相关部门从村民的手里征得的。只是,华农在编制目前版本的规划方案时,做了一个大范围的控制,把红线范围划得比较大,所以档案馆选址地块在华农规划的覆盖范围内。

专家质疑必要性和可行性

今天我们把这些地方全都慢慢塞满建筑,如果还是科教发展,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各种设施以各种名义都想挤进去,好像是没有道理的。我建议这个用地再想想……”规委会委员孙一民的这番话,引发多名专家讨论、质疑天河区国家档案馆目前选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孙一民对选址持“反对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交通问题,“目前这个片区只有一条街到华农那边”;另一个是地下排水系统的问题,“这块的水系是连着的,建设条件并不好”。

此外,至少有3名规委会专家表示,如果实在要这样选址,应考虑与目前要建的华农校医院位置对调,这样就不至于让档案馆被学生宿舍环绕。

不过,规委会委员马向明却认为,如果解除档案馆的“封闭性”,对外开放,那么在现址上建设也“挺好的”。

陈如桂表示抓紧优化选址方案

当日主持规委会的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如桂说,方案应进一步优化,既然专家有明显不同意见,这项规划“放一放,暂不表决”。

听罢此言,天河区档案局的与会人员“坐不住”了,她说,新馆选址谈了很多很多年才有今天上会的方案,“我深深感受到很难很难的一个过程,因为我们天河区档案局是一个非常小的单位,刚才专家说可以考虑跟华南农业大学进行换地,我们也跟华南农业大学沟通过,但是换地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我觉得如果再找一块地,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建新馆真的是遥遥无期。”她以有点“绝望”的口吻来结束发言。“我说这个议题放一放,没对这个问题否定。”陈如桂安慰她说,接下来天河区和规委会应抓紧优化选址方案,如果有置换调整的可能,尽量置换调整,如果没有,最后只有一个地方,也要尽快商量好然后上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