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景”不再 天河岗顶电脑城面临商家撤场冲击
原标题:广州天河岗顶电脑城面临商家撤场冲击
IT业界一直都有“北有中关村,南有石牌村”的说法。在10年前的鼎盛时期,北京中关村聚集了海龙、鼎好和太平洋数码城等电子商场,每天吸引的人流不计其数。但是近日,有17年经营历史的海龙电子城停止营业,也宣告了一个IT卖场时代的落幕。无独有偶,如今正值暑期促销旺季时间,但是在华南的广州,聚集了百脑汇、太平洋数码广场、颐高数码等大卖场的岗顶和石牌村地区,也在面临着商家撤场的冲击。
难题:终端卖场门庭冷落
“你也看到了,现在就是旺季不旺,淡季更惨,现在做DIY攒机的,能不亏都是阿弥陀佛了,根本就别想赚钱了。”岗顶百脑汇一层一位经营了五年的店主对记者说道,“你去问每一个经营实体店的商家,他们都会告诉你业绩肯定受影响。”记者近几日在广州石牌村众多IT卖场聚集的商圈内看到,虽然暑期促销已经进行了大半个月,但是天气火热卖场遇冷,以往接踵摩肩的热闹场景已经“烟消云散”。曾经如火如荼的装机柜台如今只能看到店主在嗑瓜子打发时间,各家店员常常是热情地吆喝而顾客却默默地飘过。
尽管欧洲杯和此前的“6·18”等各种暑促轰轰烈烈,但是,记者昨天在天河电脑城、太平洋、百脑汇、颐高数码广场等卖场发现,一楼顾客量并没有人头攒动的景象,而且越往上走,人流愈加剧减,有些柜台的商家要么上网聊天,要么打游戏;见到顾客几家都在抢。而到了三四层,甚至店员比顾客还多。
“整个电脑的行情都不好,过来的人走走看看,真正下单的没几个。”在某卖场经营了五年的店主黄先生(化名)表示,因为受到电商冲击,实体店业绩大幅下滑,百脑汇一楼许多原本出售电脑的商铺已经退场,商场正在筹划升级改造,试图通过将小商铺合并成大卖场来增加集聚优势。记者看到,一楼不少的商铺已经“人去铺空”,空荡荡的店铺里仅留下一块写着“品牌进驻,装修筹备中敬请期待”的告示牌。
尴尬:线下沦为线上展示厅
全球PC市场的销售乏力,也给这些卖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由于用户从PC转向智能手机等一系列原因,PC行业过去几年正面临需求减少的问题。今年第二季度,PC出货量已连续第七个季度同比下降。IDC和Gartner公布的第一季度数据分别为同比下降11.5%和9.6%。
IDC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降4.5%。
百脑汇的一位装机商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透露,现在每天大概两三台的装机量,跟从前没法比。据悉,四五年前,一个攒机的商铺每天能有30台的装机量。
“现在谁还买组装的呀,整机很便宜又方便,而且网上没库存压力,我们这生意难做呀。”上述装机商告诉记者,电子商务的便利和便宜抢走了大批消费者,很多人都是来电脑城看看样机颜色,然后再到网上去买。
相对于卖场的忧虑,网购却如火如荼。数据显示,今年“6·18”,仅京东超市销售商品就达1.7亿件,其中3C总销量突破3600万件。作为“6·18”重头戏的电脑办公,“疯狂两小时”短短两小时内,电脑办公整体销量同比大增438%。其中笔记本销量达6.9万台,同比增长845%。这样的销量是线下卖场望尘莫及的。
一位中山大学大二的学生小黄告诉记者,网购很方便,快递直接送到家门口,关键是款式比实体店更丰富,价格也便宜多了。“以前来大卖场主要是为了修电脑,不过感觉用户体验不好,有些时候价格虚报,比网上贵很多,而且质量很难保证,经常被曝出偷梁换柱的事。”
电商的壮大挤压了电子卖场的生存空间,众多店家只能艰难求存。“由于电商价格透明化,顾客也会先在网上选好型号,然后按照网上的定价过来砍价,本来我们的生意已经很难做了,这就进一步压缩了我们的利润。”
某电脑专卖店的吴小姐称,如今卖一台笔记本能有几十块钱的利润已经很不错了,很多学生都是跑来拍下照片,转身就上网买,这儿都变成展览厅了。
困境:成本上涨与收入减少的“双重伤害”
不仅是一层以售卖笔记本电脑为主的店家,二层出售手机和数码产品周边配件的店家也坦言生意“大不如前”,“差了好多”。营业额的持续走低来自成本上涨与收入减少的双重压力———铺租涨了,客流反而少了,在仅有的客流环境中想要获得更好的销售地段,租金就会涨得更高,这似乎是个恶性循环。
某卖场一层位于中心区的笔记本电脑商户透露,租金每年都在上涨,这个上涨似乎与该卖场正在筹备升级改造有关,在这样的环境下,商铺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而对于商家承受的“双重伤害”,店家表示没有了解到有关部门有相应的补贴或扶持。
“组装机的利润很薄,组装一台中等档次的电脑也就能挣一百来块,应付这里每个月差不多八九千的月租,加上电费、管理费、员工工资等,压力很大。”一家门面较小的组装店老板向记者透露,“在卖场过道边规模比较大的摊位相对能吸引多一些顾客,但如今每月铺租已超三万元。”
据悉,这两年经销商撤离电脑卖场已经成了大势所趋。
据了解,整个卖场规模相比前几年已经有所萎缩,石牌村周边有大大小小22个电脑卖场,经销商数量6000家左右。“这两年每年撤场的经销商都接近两三百家,而那些几个人规模的柜台还不在统计范围,这部分的卖家走得非常多。”天河电脑城的一位手机卖家对记者感慨道。
“四五年前的时候,‘双11’的强力冲击让经销商跑路达到了高峰,起码有300家以上的经销商从电脑卖场出走。这两年每年出走的经销商都在百家以上。”某3C产品卖场高层感慨,“经销商留不住,卖场的日子也就难过了。”
坚守:小铺不倒靠“熟客”网上业务成新增长点
与百脑汇升级改造的应对策略不同,在距离百脑汇不到五百米的太平洋数码广场里,则是通过在销售淡季向商家打折收取租金的方式留住商家。
不过,即使有商场在成本上的支持,但仍然有店铺在激烈的竞争和日渐下滑的业绩下选择退出。在老铺的退出与新铺的进场之间,有经营了十年的店铺仍然坚持经营,尽管生意冷清了许多,但卖家表示有一定的应对之策:“基本上不是靠零散的客人来维持,而是通过稳定和企业之间的长久合作关系,做‘熟客’生意。”
“卖场生意难做,但租金却不松动,黄金店铺租金动辄50万起价,位置不好又无人光顾。”据一家手机专营店的李先生透露,租金很贵,招工也难,基本没利润。“还不如在石牌村里租个办公室做网上业务赚钱。”李先生坦承,几年前在淘宝开了网店,“刚开始网店客流不多,不过现在收入已经超过门店,我们门店比几年前缩小了近一半,铺租太贵养不起,现在店面除了产品展示,主要是提供机器维修,以及收些翻新机和现货。”
前途:电脑城模式短期不会消失 卖场需要模式创新
对于中国电脑卖场坚持超20年的摊贩式经营模式面临的困境,艾媒咨询董事长张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商对于卖场的小企业小商户的冲击确实很大,因为消费者的趋势往线上走,并且对攒机装机的需求日益减少,在购买需求转变的大潮下,线下商户可以考虑线上线下同步运作,一来可以规避单方面操作的风险,二来可以建立品牌和口碑。”
“电脑城模式在短时间内不会消失,有存在的必要。”张毅指出,消费者毕竟还有到实体店体验以及到店维修的需求,但是IT卖场需要模式创新,“譬如往软件方向转型,如今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亟须对系统管理的集成方案。电脑城可以通过管理软件来对其中的商户进行资源分配的合理配置,而且售卖协同管理软件利润也高。”(记者 林曦 实习生 黄睿)
文、图来源:金羊网 广州参考·广州日报编辑 崔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