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太阳的后裔"背后产业链 咱们国产剧能否学习?

06.04.2016  09:36

    宋仲基“撩妹”背后的商业布局

    揭秘“现象级”韩剧背后的产业链与角斗场

    文/羊城晚报记者 曾璇

    上周四晚,韩剧《太阳的后裔》再次刷爆中韩两国的收视记录——爱奇艺网站点击量达19.5亿;盘踞微博话题榜状元6周,至记者发稿取得了91亿的阅读量,“超越了整个地球的总人口”;而在韩国本土,该剧收视节节高,逾30%的收视率,打破了该电视台KBS四年零六个月的最高收视纪录。

    一部投资6869万元、剧情硬伤不少、制作也不能说是特别精良的剧集,在商业上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这样的“异峰突起”中,很多问题令人困惑也值得思考:一个仅拥有五千万人口的国家,是怎样做到对中国“韩流逆袭”的?韩剧制作的产业链是怎样形成的?新一代“国民男神”宋仲基“撩妹”背后有什么样的商业布局?目前中国的国产剧在世界范围内处在一个什么位置?国产剧能否走向世界?……

    就上述问题,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视频网站CEO,《太阳的后裔》的版权引进人,部分国内编剧与热播剧的监制以及影视剧制作人、投拍人,希望可以梳理出个中脉络及原因。

    韩剧产业的“举国机制

    传统观念中,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生产制作水平应该与其国力相匹配,比如,美国好莱坞从1930年代就开始影视制造业,随着美国国力的增强而横扫全球;而韩剧娱乐产业的策划、制作、投资、营销都发生在一个人口只有5000万、产业发展历史只有20多年的国家,这不得不说是令人瞩目的。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与韩剧产业的国家扶持政策不无关系。

    说起韩剧产业的“举国机制”,有影视剧从业人员表示,这是世界范围内的“孤本”。

    据了解,韩剧的崛起可以追溯到1998年首次明确“文化立国”国策。当年,韩国文化观光部特别下设文化产业局、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专门对本国的电视电影等文化产业进行专项管理和扶持,统筹全国文化产业特别是影视综艺产品的制作输出。

    此后,韩国政府陆续出台文件和保护性法律法规,为韩剧产业化发展保驾护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前后,韩国国会通过《新传播法》等相关法律,要求地面电视事业者必须保有80%以上国内制作的节目,对国产电视剧的播放时间设下限,而对进口电影的播放设上限。不得不说,正因为这种硬性规定的政策扶持,才使得韩剧在本国电视剧市场上取得压倒性地位,“韩剧远征”也才成为可能。

    以韩剧《大长今》为例,不仅红遍东亚,还凭借政府补贴免费播放打入中东市场。为帮助开拓韩国海岛游,《大长今》的制片方曾更改剧本,将女主角流放济州岛的情节拖长至数集。其结果是,济州岛的“大长今主题游”相隔十年依然火红。

    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女主角每一集如红毯走秀般的行头大展示,迅速拉动时尚产业。每一集播放后,淘宝网首页就开始出现火爆的“千颂伊同款”,各种“韩国代购”也开始风生水起。有统计显示《星你》热播期间,访韩中国游客同比增加43%。

    而以版权输出为例,韩剧最早每集3000美元封顶,只求口碑不求赚钱,而《太阳的后裔》每集卖出了约23万美元的视频网站独播权,单单卖给中国网站,就回收美金368万(合人民币2400万),超过《星你》单集版权价格的14倍,被喻为“史上最贵”的韩剧……

    “举国机制”成就韩剧?

    说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成就了韩剧,也有很多影视制作从业人员表示不认同。电视剧《外来妹》导演、广州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总裁成浩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的相关政策也是大力扶持文化产业,也有对引进境外影视剧的播出限制规定,但是为什么国产剧的影响力还仅停留在华人、华裔受众区呢?他认为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据了解,我国于2012年2月出台相关通知,规定引进境外影视剧的长度原则上控制在50集以内;境外影视剧不得在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该电视频道当天影视剧总播出时间的25%。之后的2015年,又对互联网视频网站引进境外剧作出规定,要求对国外剧必须整季引进,先审后播。此“通知”当时还引来一片“哀嚎”,感叹不能“零时差”追剧。不过对于国产剧的编剧和制作方,都认为这对国产剧是一个利好,可以“铆足了劲”发展的“小阳春”。

    成浩指出,由于播出制度、制作模式大大不同,韩剧形成的产业链在中国难以复制。韩剧都由该国电视台或影视公司制作,他们对制作费用的成本把控、播出方式的选择、商业运营等都有一套较成熟的机制。他举例说,国产剧中支出给演员的酬劳高达70-80%的“奇葩现象”,不要说在韩国,放眼世界都是没有的。国内电视台的“买手”并不对收视率负责,“最大的腕儿都在这部剧了,还播不好,就与我无关了”,在没有实行问责制的情况下,大家都一股脑的“追星”,造成这种演员劳务费的畸高。

    据了解,我国国产剧的制作成本不一定比韩剧低,但是在比例分配上与韩剧有很大的差别。从韩剧制作成本比例上看,演员劳务费一般不超过五成。而我国演员的劳务费要占到七至八成,剩下的制作费用预算只有两到三成。假设是一个和《太阳的后裔》同样投资6000多万的剧集,在国内制作费用可能仅剩不到2000万,这样的运营模式要做出一部精良的电视剧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除了机制造成的制作经费投入不足问题,更多影视制作人认为,“故事有没有说好”、“普世价值观”能否得到不同文化的共鸣等,都可能是阻碍国产剧走向世界的原因。

    国产剧集能否引爆?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历史剧、古装剧成为我国电视剧出口中坚,但品种比较单一。近年来,中国影视界一直为走出去而努力,然而似乎收效不理想。

    反观韩剧,1997年,中央电视台引进了第一部韩剧《爱情是什么》,开启了韩流的闸门。看韩剧,吃韩国料理,穿韩国服饰,追韩国明星,到韩国整形,用韩国美妆,似乎已成为亚洲国家一些城市年轻民众的生活方式之一。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周涌曾指出,韩国把剧集当做时尚产业的一部分来经营,这点尤其值得中国影视公司学习。

    韩剧真的就比国产剧好那么多?记者采访的几位影视制作人都表示不服。

    剧集《》和《盗墓笔记》监制吉阳说,中国影视剧团队不应妄自菲薄,中国的团队其实现在完全可以做出很优秀的作品,只是参差不齐的情况也突出。中国市场太大,受众的品位也在不断提升,做一部好剧出来,大家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如果非要拿中国的顶级精品剧与韩国顶级精品剧比较,中国绝对不会输。

    也有编剧认为,国产剧并不需要“走向世界”,热门网剧编剧小吉祥天就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现在中国剧集制作已经处于一个比较理想的时代,各种新的模式与平台不断出现,精品剧集也不断涌现,在本土市场做好自己,便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现在不需要着急和发展了近百年的好莱坞比较,也无须肩负那么多家仇国恨文化复兴的梦想。他认为,韩国是因为本土市场有限,所以才要进军海外,而中国本土市场便已挖掘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