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起降息0.25% 对股市楼市将有何影响?

11.05.2015  19:26

10日傍晚,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这也是央行年内第二次降低存款及贷款基准利率。

将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此次进一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重点就是要继续发挥好基准利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自去年11月和今年3月两次降息后,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持续下降,市场利率明显回落,社会融资成本整体有所降低。

“当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外部需求波动较大,同时国内物价水平总体处于低位,实际利率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为继续适当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间。”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鉴于此,此番降息是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尽管前两次降息已使名义利率水平处于低位,但考虑到物价水平不断回落,实际利率仍然不低。因此,央行半年内第三次降息,意在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是稳增长的重要举措。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则认为,不能低估降准降息的累积效应,未来两个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可期。同时他认为,在此前降准降息交替进行的背景下,预计下次降准“也快了”。

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至1.5倍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还决定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根据1.5倍的上限,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最高为3.375%。但事实上,目前存款利率“一浮到顶”机构数量已明显减少。郭田勇表示,此前上限为1.3倍时已有不少银行未“上浮到顶”,此次上限调整为1.5倍,“预计将有更多银行不‘浮到顶’,这说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渐近推进中走向水到渠成”。

据央行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除存款外的利率管制已全面放开,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不断扩大,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显著提升,分层有序、差异化竞争的存款利率定价格局基本形成,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逐步健全。同时,存款保险制度的顺利推出,以及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加快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充裕,市场利率趋于下行,实际上已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和时间窗口。

利率定价差异化将更明显

据央行调查,2015年3月降息后,活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0.38%,与降息前(2014年10月)大体持平。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4%,比降息前下降0.18个百分点。其中,3个月、1年期定期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54%和3.06%,分别较降息前下降0.28个和0.20个百分点。在利率调控政策出台初期,一些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将全部期限档次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后,又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同业竞争情况等适当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

从目前各家银行挂牌利率情况看,不同类型机构存款定价分化为“三大阵营”。第一阵营以国有银行为代表,包括少数股份制银行,其存款利率总体上浮比例较低,一年以内上浮10%,活期及两年以上执行基准或略有上浮。第二阵营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还包括少数城市商业银行,其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居中,一年以内上浮20%,活期及两年以上约上浮10%。第三阵营以地方中小银行和农商行为主,其存款利率上浮比例较高,各期限品种均上浮20%—30%。

央行分析指出,受到存款定价能力、定价策略以及同业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银行存款定价趋于分化,大型银行定价能力较强,存款市场份额较高,在存款利率定价中通常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利率水平一般较低。而中小银行则往往是市场价格的追随者。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模式转型加快,自主定价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升,长期看存款利率差异化、精细化定价的特点将进一步显现。

下一页:降息对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影响?